[实用新型]利用压缩机壳体蓄热的高压喷气防结霜的热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74063.1 | 申请日: | 2018-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0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宝;闫家文;娄凤飞;郎辉伟;高文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D21/06 | 分类号: | F25D21/06;F25B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压缩机壳体 储气包 防结霜 高压喷气 高压喷嘴 热泵装置 气泵 本实用新型 蒸发器表面 常温空气 单独设置 加热空气 热泵系统 热量传递 设置方式 直接传递 制冷领域 冰柜 保温层 电磁阀 内盘管 设置盘 蓄热层 吹落 盘管 气包 热泵 外设 液滴 冰箱 空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利用压缩机壳体蓄热的高压喷气防结霜的热泵装置,属于冰箱、冰柜、空调、热泵等制冷领域。在热泵系统中安装高压喷嘴、储气包、加热空气管道、气泵、常温空气管道、保温层、电磁阀、蓄热层内盘管和压缩机壳体蓄热包。防结霜设置方式有两种,在这两种方式中储气包一种是蓄热包外设,这使得压缩机壳体热量直接传递给储气包内空气;另一种是储气包单独设置,而在蓄热包内设置盘管,蓄热包热量传递给盘管内空气。在两种方式中气泵和高压喷嘴均设置相同,用于吹落蒸发器表面形成的液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压缩机壳体蓄热的高压喷气防结霜的热泵装置,属于冰箱、冰柜、空调、热泵等制冷领域。
背景技术
热泵系统在运行时由于蒸发器内制冷剂蒸发使得表面温度较低,在蒸发器表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汽容易凝结成液滴,继而在蒸发器表面继续冷凝为霜层,随着时间的推移,霜层不断增加,蒸发器表面被霜层覆盖,这会导致空气和蒸发器之间换热量下降,从而影响热泵系统效果,增加耗电量。因此,必须抑制霜层的出现。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热泵主要在除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典型的像逆循环除霜,该方式在除霜时室内机向室内不断输送冷空气,大大降低了室内环境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专利在已有热泵基础上加设储气包并将压缩机壳体废热储存在蓄热包内,结合高压气泵与喷嘴,在结霜初期将热空气吹向蒸发器表面,吹落表面液滴,避免霜层出现。该方式可以在制热系统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蒸发器无霜运行,保证热泵制热量和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该新型防结霜技术可以稳定机组运行并且还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一般热泵系统中的部件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毛细管3(节流装置)、蒸发器4,这些部件通过制冷剂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利用压缩机壳体蓄热的高压喷气防结霜的热泵装置,在热泵系统中安装高压喷嘴5、储气包、加热空气管道7、气泵8、常温空气管道9、保温层10、电磁阀11、蓄热层内盘管12和压缩机壳体蓄热包13。
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毛细管3和蒸发器4,压缩机1、冷凝器2、毛细管3和蒸发器4顺次连接。
常温空气管道9和气泵8连接然后再与压缩机1连接,压缩机1与高压喷嘴5通过加热空气管道7连接,加热空气管道7上设有电磁阀11;防结霜设置有蓄热包外设和储气包单独设置两种形式。蒸发器4与高压喷嘴5的位置相对应。
蓄热包外设形式下,压缩机1和气泵8之间设有储气包,储气包为独立式储气包6b;保温层10设置在压缩机1的外壳上,压缩机1与保温层10之间设有蓄热层内盘管12和压缩机壳体蓄热包13。
储气包单独设置形式下,保温层10设置在压缩机1的外壳上,压缩机1与保温层10之间设有储气包,储气包为接触式储气包6a。
防结霜设置方式有两种,在这两种方式中储气包一种是蓄热包外设,这使得压缩机壳体热量直接传递给储气包内空气;另一种是储气包单独设置,而在蓄热包内设置盘管,蓄热包热量传递给盘管内空气。在两种方式中气泵和高压喷嘴均设置相同,用于吹落蒸发器表面形成的液滴。
附图说明
图1是热泵系统正常工作时结构示意图。
图2是蒸发器内制冷剂吸收热量蒸发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缩机,2、冷凝器,3、毛细管,4、蒸发器,5、高压喷嘴,6a、接触式储气包,6b、独立式储气包,7、加热空气管道,8、气泵,9、常温空气管道,10、保温层,11、电磁阀,12、蓄热层内盘管,13、压缩机壳体蓄热包。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压缩机壳体蓄热的高压喷气防结霜的热泵装置,在热泵系统中安装高压喷嘴5、储气包、加热空气管道7、气泵8、常温空气管道9、保温层10、电磁阀11、蓄热层内盘管12和压缩机壳体蓄热包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740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门装置
- 下一篇:空气源热泵快速除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