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双重防护功效的吹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74349.X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0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煜伟;丁永三;柳倩;朱红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江苏电力有限公司谏壁发电厂 |
主分类号: | F17D1/06 | 分类号: | F17D1/06;F17D5/00;F17D5/02;B08B9/032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吴丽娜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输送 支管 真空管 吹灰 阀门 抽真空装置 测温元件 吹灰装置 双重防护 输出端 母管 内漏 本实用新型 温度显示器 电力设备 蒸汽流通 抽真空 冷凝水 输入端 测温 暖管 电缆 残留 发现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重防护功效的吹灰装置:包括吹灰器、蒸汽输送支管、蒸汽输送母管、阀门、测温元件、温度显示器、电缆、抽真空装置、真空管,蒸汽输送支管的输出端与吹灰器相连通,蒸汽输送支管的输入端与蒸汽输送母管相连通,蒸汽输送支管上设有控制蒸汽流通的阀门,蒸汽输送支管内位于阀门与输出端之间设有测温元件,不吹灰或暖管时,可以测温发现是否有阀门内漏及内漏程度的大小;真空管的一端与抽真空装置相连通,真空管的另一端与阀门至吹灰器之间的蒸汽输送支管相连通,在开始吹灰之前,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将蒸汽输送支管内的残留冷凝水由真空管吸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重防护功效的吹灰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受热面积灰、结焦是常见现象,受热面积灰、结焦会导致受热面传热系数降低,造成机组效率的降低和能源的浪费。
蒸汽吹灰装置是利用一定压力、温度的蒸汽吹扫受热面,清理受热面表面堆积的松散积灰。但是如果蒸汽传输支管上的阀门密封性不理想的话,在不吹灰时,含水的蒸汽还会进入炉内对机组受热面持续吹损,由于此时吹灰器没有工作,故吹损点固定,同时由于蒸汽带水,对受热面产生冷冲击,长时间运行又没有及时发现,则受热面会产生爆管,引起机组非正常停运。
机组受热面基于蒸汽吹灰装置而受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前一次吹灰操作后会有少量蒸汽在蒸汽传输支管内冷凝存积,吹灰前虽需要先暖管以减少管道的热应力,但是暖管只能预暖蒸汽输送母管,而蒸汽传输支管内因无蒸汽流动而无法实现预暖,这导致之前的冷凝水无法被清除,再次吹灰时,蒸汽会携带冷凝水接触到受热面,这也会导致受热面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蒸汽吹灰装置由于阀门泄露或管道内冷凝水的存在而对受热面产生吹损,
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重防护功效的吹灰装置,包括吹灰器、蒸汽输送支管、蒸汽输送母管、阀门、测温元件、温度显示器、电缆、抽真空装置、真空管,
蒸汽输送支管的输出端与吹灰器相连通,蒸汽输送支管的输入端与蒸汽输送母管相连通,蒸汽输送支管上设有控制蒸汽流通的阀门,蒸汽输送支管内位于阀门与输出端之间设有测温元件,测温元件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电缆与温度显示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不吹灰或暖管时,可以通过观察温度发现是否有阀门内漏及内漏程度的大小,
真空管的一端与抽真空装置相连通,真空管的另一端与阀门至吹灰器之间的蒸汽输送支管相连通,
在开始吹灰之前,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将蒸汽输送支管乃至吹灰器内的残留冷凝水由真空管吸走,避免了这部分冷凝水直接打击、接触到受热面,
其中,测温元件为测温热电偶,距离阀门的距离为70mm,
另外,吹灰装置还包括报警器,测温元件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电缆与报警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报警器监测到温度超过报警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重防护功效的吹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吹灰器,11—吹气出口,2—蒸汽输送支管,3—蒸汽输送母管,4—阀门,5—测温元件,6—温度显示器,7—电缆,8—抽真空装置,9—真空管,10—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具有双重防护功效的吹灰装置,其结构如附图1所示:包括吹灰器1、蒸汽输送支管2、蒸汽输送母管3、阀门4、测温元件5、温度显示器6、电缆7、抽真空装置8、真空管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江苏电力有限公司谏壁发电厂,未经国电江苏电力有限公司谏壁发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743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