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基桩桩帽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76260.7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19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坤;魏昶帆;杨树良;吴勇;赵勇;周继伟;刘浩杰;辉龙贵;彭应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云南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2 | 分类号: | E02D5/22;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22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矩形帽 桩帽 基桩 可重复 螺母 顶部中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 螺栓连接杆 中心点位置 工作效率 空间充填 螺栓孔 支撑架 注浆孔 吊装 混凝土 侧面 | ||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基桩桩帽,包括外矩形帽框(1),设在外矩形帽框(1)内底部中间的内矩形帽框(2),在外矩形帽框(1)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注浆孔(4),在外矩形帽框(1)四个侧面中心点位置焊连接有吊装桩帽支撑架(5),在内矩形帽框(2)两侧与对应外矩形帽框(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螺栓孔(9),采用螺栓连接杆(6)通过螺母(7)将内矩形帽框(2)与外矩形帽框(1)固定连接;在内矩形帽框(2)与外矩形帽框(1)之间的空间充填有混凝土(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传方法的基础上,将基桩桩帽变化为可以重复使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建筑基桩施工技术,具体涉及基桩工程静载试验中基桩桩帽结构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方法预先在基桩桩顶上浇筑桩帽,龄期满足后,再进行基桩静载试验,试验完毕后再破坏桩帽,传统方法在基坑工程中已被广泛使用,但存在着较大缺陷,如①传统方法先浇筑桩帽,龄期满足后才进行基桩静载试验,效率低,耗时;②传统方法静载试验结束后,桩帽要进行破坏,无法进行桩帽回收使用,造成材料损失,成本增加。结合对传统基桩桩帽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基桩桩帽装置,极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传方法的基础上,将基桩桩帽变化为可以重复使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基桩桩帽,包括外矩形帽框,设在外矩形帽框内底部中间的内矩形帽框,在外矩形帽框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注浆孔,在外矩形帽框四个侧面中心点位置焊连接有吊装桩帽支撑架,在内矩形帽框两侧与对应外矩形帽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螺栓孔,采用螺栓连接杆通过螺母将内矩形帽框与外矩形帽框固定连接;在内矩形帽框与外矩形帽框之间的空间充填有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外矩形帽框采用长宽高为:1.6m*1.6m*1.6m的厚钢板,外矩形帽框底部中心设置长宽高为1.2m*1.2m*0.5m范围为空的五面框。
本实用新型内矩形帽框采用长宽高为1.0m*1.0m*0.5m的厚钢板,中部为空的五面框。
本实用新型内矩形帽框采用长宽高为0.8m*0.8m*0.5m的厚钢板,中部为空的五面框。
本实用新型在内矩形帽框两侧与对应外矩形帽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螺栓孔为至少两个,采用的螺栓连接杆与螺母与螺栓孔对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1中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5、图6所示,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基桩桩帽对于1.2m桩径的桩帽由五大部分组成,主体结构包括外矩形帽框1、注浆孔4、吊装桩帽支撑架5、C60混凝土 8及螺栓孔9;对于1m或0.8m桩径的桩帽由八大部分组成,长宽高为1.6m*1.6m*1.6m的外矩形帽框1、长宽高为1.0m*1.0m*0.5m的内矩形帽框2或长宽高为0.8m*0.8m*0.5m的内矩形帽框2、注浆孔4、吊装桩帽支撑架5、螺栓连接杆6、螺母7、C60混凝土8及螺栓孔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云南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云南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762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淤泥土双轴搅拌碳化固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码头施工的H型组合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