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缆解背扣专用钳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76863.7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0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通信建设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6 | 分类号: | G02B6/46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45005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形凹槽 背扣 钳口 光缆 本实用新型 专用钳 钳体 客户满意度 立方体结构 半椭圆形 传输性能 恢复处理 相对设置 位置处 布设 槽宽 槽深 钳柄 枢接 恢复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缆解背扣专用钳,包括两个相互枢接的钳体,钳体包括钳口段和钳柄段,钳口段为立方体结构,钳口段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半椭圆形,两个弧形凹槽相对设置形成光缆解背扣结构;钳口段的长度L为5.5cm~6.5cm,弧形凹槽的槽宽D为1.8cm~2.2cm,弧形凹槽的槽深h为0.2cm~0.3cm。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钳口段上开设弧形凹槽,并将两个弧形凹槽相对布设形成光缆解背扣结构,同时将钳口段的长度L设置为5.5cm~6.5cm,可以有效对光缆打背扣位置处进行恢复处理,可以避免因光缆打背扣而引起的断缆,从而可以方便、安全恢复光缆的传输性能,进而大幅提高工程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缆布放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缆解背扣专用钳。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线路工程,主要是布放管道光缆和架空光缆。布放管道光缆和架空光缆过程中经常出现缆盘放缆速度和光缆布放速度不一致的情形,如缆盘放缆速度大于光缆布放速度,地面上的光缆就会有富余。光缆作为一种线材,在盘卷的过程中存在有应力;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打卷是一种必然现象,因而上述地面上富余的光缆不可避免会在地面上自动打卷。打卷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在施工中由于人力组织或者机具的缺陷,再加上前方拉拽光缆的惯性力,这些卷将会形成死弯,也就是行业内常说的“背扣”。
一旦光缆出现打背扣现象,会造成光缆结构严重扭曲,造成光缆传输性能下降,主要表现是测试图有明显的台阶现象,衰耗数据明显增加,指标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布放光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防止打背扣的发生,但是一旦出现的打背扣现象,至今还没有一种专用的打背扣处理工具。施工中一直延续简单而又粗暴的处理方式,例如:施工人员发现打背扣后,主要处理方式是在打背扣处直接截断增加接头,或者强力反方向折回,这些方式往往造成对光纤的二次伤害,甚至造成实事断纤的质量事故,给后续工作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随着光缆生产质量不断提高,打背扣现象其实并不是意味着内部的光纤折断。因此,一种光缆专用的打背扣处理工具需要被提出,来有效避免断缆质量事故的发生,工程中即使出现打背扣现象,也可以方便、安全的让光缆恢复传输性能。这样施工人员在作业时就可以放心地处理打背扣这个难题,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缆解背扣专用钳,其通过在钳口段上开设弧形凹槽,并将两个弧形凹槽相对布设形成光缆解背扣结构,同时将钳口段的长度L设置为5.5cm~6.5cm,可以有效对光缆打背扣位置处进行恢复处理,可以避免因光缆打背扣而引起的断缆,从而可以方便、安全恢复光缆的传输性能,进而大幅提高工程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缆解背扣专用钳,包括两个相互枢接的钳体,所述钳体包括钳口段和钳柄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口段为立方体结构,所述钳口段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半椭圆形,两个弧形凹槽相对设置形成光缆解背扣结构;
所述钳口段的长度L为5.5cm~6.5cm,所述弧形凹槽的槽宽D为1.8cm~2.2cm,所述弧形凹槽的槽深h为0.2cm~0.3cm。
上述的一种光缆解背扣专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的长度与所述钳口段的长度L相等。
上述的一种光缆解背扣专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口段的宽度d为2.5cm~3.5cm。
上述的一种光缆解背扣专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口段的厚度H为0.4cm~0.6cm。
上述的一种光缆解背扣专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柄段上设置有防滑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简单有效,使用方便,可以避免因光缆打背扣而引起的断缆,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大幅提高工程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通信建设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通信建设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768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