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高频电切开刀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79900.X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07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范茗侨;解欢;李常青;冷德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寰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8 | 代理人: | 林柳岑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护套 夹子组件 空心管状 高频电切 空心拉杆 近端 远端 本实用新型 驱动 出血部位 导线连接 电极移动 高频电流 液体流通 液体入口 粘膜组织 注射液体 组织切割 止血 操作线 弹簧管 隆起 粘膜 可用 下层 清洗 注射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高频电切开刀,包括处理部,护套部,操作部。处理部具有电极和夹子组件,电极可用于组织切割和注射液体,电极具有空心管状部,电极相对于护套部的远端可以推出或收回,夹子组件用于组织止血,所述夹子组件相对于护套部的远端可以推出或收回;护套部,位于所述处理部的近端,包括空心拉杆和弹簧管;操作部,位于所述护套部的近端,包括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极的高频电流接头,通过操作线驱动所述电极移动的组件,驱动所述空心拉杆移动的构件,以及可以使液体流通到所述电极的空心管状部的液体入口。液体可从电极空心管状部中通过,进行粘膜下层注射以便隆起粘膜组织,也可以对出血部位进行清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内窥镜引导下进行病变组织高频切割的电切开刀,特别是涉及一种切割、注射和止血功能一体的高频电切开刀。
背景技术
内镜技术诞生50多年来,经历了从疾病诊断到疾病治疗的阶段,对于治疗一些消化疾病已经十分有效和可靠,甚至成为治疗的首选疗法。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组织活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得到广泛应用,其对消化道出血、息肉切除和早癌症的治疗,正逐渐成为首选的治疗手段。其中,尤其是ESD对早癌的发现、诊断和切除起到了关键作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指利用高频器械对大于2cm的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这一技术实现了较大病变的整块切除,为病变提供了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ESD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较好地保留消化道生理功能,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已成为了包括食管在内的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由于ESD切除粘膜面积大,因此,所需时间较长,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也较高。目前用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各种切开刀,一般只有切开组织的功能,很少有电凝止血的功能,一旦碰到出血必须将切开刀自内镜钳道内取出,更换热电凝钳进行电凝止血,特别是遇到粘膜下血供丰富的病人,需要反复更换器械,这样不仅大大增加手术操作时间,有时还会失去最佳止血时机,导致患者过多的失血和一些不必要的周围组织的损伤。此外,ESD手术过程繁杂,一般耗时很长,且需在内镜引导下进行手术。内镜先进入人体发现病变组织,器械在内镜钳道进入人体内,进行病变标记,标记后退出器械,换用注射针进行粘膜下层注射,注射后再用适合的电切开刀进行手术,大约1~2个小时左右才能成功切除一个3cm左右的早癌病变,并去除标本做病理分析。手术中需要更换器械,这使手术变的更加繁琐,并且延长了手术时间,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集切割、注射、凝血功能于一体的高频电切开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高频电切开刀装置,可对人体病变组织进行切割,高频凝血、高温烧灼,注液,实现集切割、注液、凝血为一体的,可定位的多功能高频电切开刀。
以下,将处理部的一端定义为远端,将操作部的一端定义为近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人民医院,未经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799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体手术电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易清除焦痂双极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