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体内异物抓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0093.3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1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杰;杨奕;赵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伟杰 |
主分类号: | A61B17/221 | 分类号: | A61B17/221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安娜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芯管 本实用新型 体内异物 下端开口 抓取器 滑动 抓片 抓取 准确度 合拢 上下滑动 手术操作 缩回 弹性的 异物 减小 取石 张开 伸出 伤害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内异物抓取器,包括芯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芯管的上部,并且两者之间无滑动;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芯管的外部,并且第二套管滑动于芯管和第一套管之间;所述芯管的下端开口均匀分布多个具有弹性的抓片,通过第二套管上下滑动进而控制多个抓片从第二套管的下端开口中伸出张开和缩回合拢。本实用新型提高取石的准确度,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抓取异物的效率,同时减小手术对人体的伤害,提高对人体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内异物抓取器。
背景技术
结石是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等)的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主要见于胆囊及膀胱、肾盂中,也可见于胰导管、涎腺导管等的腔中。结石由无机盐或有机物组成。结石中一般有一核心,由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团块、寄生虫卵或虫体、粪块或异物组成,无机盐或有机物再层层沉积核心之上。由于受累器官的不同,结石形成的机制所含的成分、形状、质地、对机体的影响等均不相同。结石可造成管腔梗阻,影响受累器官液体的排出,产生疼痛、出血或继发性感染等症状。
目前对于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根据结石的大小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比如结石较小,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多喝水多运动,慢慢将结石排出。结石较大,可以采用体外碎石,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通过体外碎石机产生冲击波,由机器聚焦后对准结石,经过多次释放能量而击碎体内的结石,使之随尿液排出体外。当结石过大,则需要通过开刀手术将结石取出。
对于通过手术取石的治疗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胆囊结石手术,目前国内外胆囊结石手术90%为开胸方式,手术创口大,病人痛苦。我国近年有高价引进国外设备进行胆囊结石微创手术,采用绳套式取石方法,在套管内设有一根绳套,将套管伸入体内,通过拉伸绳套将结石套住并取出来。但由于结石外表面十分光滑,采用绳套式取石方法效率太低,抓石慢不牢固,小结石抓不住,一次只能抓一个,如有多个结石反复操作繁琐费时,现已极少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内异物抓取器,以提高取石的准确度,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抓取异物的效率,同时减小手术对人体的伤害,提高对人体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内异物抓取器,包括芯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
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芯管的上部,并且两者之间无滑动;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芯管的外部,并且第二套管滑动于芯管和第一套管之间;
所述芯管的下端开口均匀分布多个具有弹性的抓片,通过第二套管上下滑动进而控制多个抓片从第二套管的下端开口中伸出张开和缩回合拢。
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套管的顶壁之间设有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抓片设有四个,并且四个所述抓片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芯管的下端开口。经过反复试验,将抓片设计为四个,相邻抓片之间的缝隙非常小,在抓取过程中异物不容易滑落,提高了异物的成功率。
优选地,四个所述抓片的中部均向外侧弯曲;四个所述抓片合拢后在四个抓片之间形成通光孔。抓片张开和缩回的过程中,抓片的弯曲部与第二套管的内壁接触,控制抓片的张开程度。这种设计既可以扩大四个抓片之间的空间,一次性抓取更多的异物,又可以在缩回过程中使四个抓片的下端紧紧合拢,避免异物滑落。窥视镜插入芯管中,其观察端通过通光孔寻找体内异物的具体位置,寻找方式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此外,将窥视镜设计在芯管中,避免了单独将窥视镜插入人体而重新开孔,增加额外的伤口,从而减小对人体的伤害。
优选地,所述芯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侧壁均设有用于安装窥视镜的侧孔。侧孔的宽度根据和窥视镜的大小而定,从侧孔插入,操作十分方便,避免了复杂的安装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伟杰,未经郑伟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00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