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绞式耐张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0622.X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2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银;于世清;盛荣亮;杜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恒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2 | 分类号: | H02G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方体本体 加强凸台 耐张线夹 预绞式 挂板 本实用新型 螺栓 连接板 心形环 两侧边缘处 部件连接 弧形凹口 抗弯能力 依次连接 中连接板 连接孔 上表面 预绞丝 抗弯 穿插 穿过 延伸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绞式耐张线夹,包括依次连接的预绞丝、心形环、挂板和U形挂环,且挂板分别通过穿插螺栓与心形环和U形挂环固定连接;挂板包括一长方体本体以及设置于长方体本体两端的连接板,长方体本体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沿着长方体本体的长度方向在靠近两侧边缘处各设置有一加强凸台,加强凸台的中间开有沿着加强凸台的延伸方向的弧形凹口,且各连接板的中间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连接孔。本实用新型挂板中连接板与长方体本体之间采用整体结构,在长方体本体的中间位置采用实体式的加强凸台,增加了长方体本体的中间厚度,提高了长方体本体的抗弯能力,进而保证预绞式耐张线夹各部件连接牢固,大大提高预绞式耐张线夹的抗弯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架空输电线路连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绞式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
架空绝缘导线在转角部位或终端部位需要用耐张线夹来连接,原有架空绝缘导线耐张线夹采用楔形或螺栓型结构 ;楔形耐张线夹是由楔形的铝合金外壳和楔形的橡胶夹块 组成,安装时靠楔形橡胶块和楔形铝合金外壳的配合压紧绝缘电缆。螺栓型耐张线夹有线 夹主体和 U 型螺丝组成,安装时靠若干个 U 型的螺栓将绝缘电缆锁紧到线夹主体的槽型结 构里面。其存在的缺陷是握力较小,螺栓锁紧部位的局部应力集中,绝缘电缆在运行中安装 部位容易损坏电缆绝缘层,绝缘层损坏后出现滑动、松脱,提高了维护成本和运行风险。
针对上述现象,专利CN 202167813 U公开了一种预绞式耐张线夹,用于架空绝缘导线,所述预绞式耐张线夹包括预绞丝及U 型连接环、所述预绞丝包括卡持部及绞合部,所述绞合部为螺旋管状,所述U 型连接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预绞丝的卡持部连接于所述U型连接环的环形槽;该实用新型的预绞式耐张线夹通
过预绞丝与绝缘导线连接,将预绞丝缠绕到绝缘导线上,增大了绝缘导线的受力面积,且分布均匀,无明显的应力集中;但是耐张线夹出口处光缆离塔杆近,进而无法保证此处的光缆没有足够大的弯曲半径,因而人们为了增加耐张线夹出口处光缆与塔杆之间的距离,增设了挂板和U形挂环,不过现使用的挂板即为一平板结构,具有一定的缺陷:预绞式耐张线夹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持续受到恶劣自然环境的冲击而产生振荡,从而引发部件疲劳断裂;故障中有一种情况就是U 型连接环断裂,其原因之一为U 型连接环与U形挂环之间的挂板抗弯强度低。如果不进行改进,那么预绞式耐张线夹断裂将频繁发生,严重危害线路的运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且抗弯强度高的预绞式耐张线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绞式耐张线夹,所述预绞式耐张线夹包括依次连接的预绞丝、心形环、挂板和U形挂环,且挂板分别通过穿插螺栓与心形环和U形挂环固定连接;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挂板包括一长方体本体以及设置于长方体本体两端的连接板,所述长方体本体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沿着长方体本体的长度方向在靠近两侧边缘处各设置有一加强凸台,所述加强凸台的中间开有沿着加强凸台的延伸方向的弧形凹口;所述各连接板的中间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与长方体本体的衔接处向长方体本体的中间位置延伸设置有一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预绞式耐张线夹,改变常规挂板结构,挂板中连接板与长方体本体之间采用整体结构,在长方体本体的中间位置采用实体式的加强凸台,增加了长方体本体的中间厚度,提高了长方体本体的抗弯能力,进而保证预绞式耐张线夹各部件连接牢固,大大提高预绞式耐张线夹的抗弯强度;
(2)本实用新型预绞式耐张线夹,其中,在连接板与长方体本体的衔接处向长方体本体的中间位置延伸设置有一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加强筋,在增加长方体本体中间的厚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抗扭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恒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恒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06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