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构件承载及运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1506.X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3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俭;谈源;邓嘉康;陈云;包明华;范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新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3/11 | 分类号: | B65G13/11;B65G1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明 |
地址: | 2131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面 动力装置 承载面 挤压面 本实用新型 调整装置 构件承载 限位装置 运输装置 种碳纤维 限位部 滚轮 承载 轴向平行设置 碳纤维构件 成型设备 平行相对 动力部 滚轮轴 平行 行进 垂直 | ||
1.一种碳纤维构件承载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部(1),用于对构件进行承载,其中,所述承载部(1)至少包括若干轴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滚轮(11),若干所述第一滚轮(11)的一侧形成承载面;
限位部(2),用于对运动中的所述构件进行限位,其中,所述限位部(2)至少包括限位装置(21)以及调整装置(22);所述限位装置(21)至少具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垂直于所述承载面设置;所述调整装置(22)至少具有第二限位面以及挤压面,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平行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11)轴向两侧,所述挤压面平行于所述承载面设置;
动力部(3),包括第一动力装置(31)和第二动力装置(32),其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31)用于调整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动力装置(32)用于调整所述挤压面与所述承载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构件承载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21)包括若干轴向平行设置的第二滚轮(23),若干所述第二滚轮(23)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构件承载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滚轮(23)均通过安装板(24)独立安装,且所述第二滚轮(23)的转轴与所述安装板(2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构件承载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4)上设置有至少一一字孔,所述一字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滚轮(11)轴向方向,所述安装板(24)通过穿设入所述一字孔内的螺栓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构件承载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轮(23)的数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滚轮(11)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构件承载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面以及挤压面分别设置于一L型构件(2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构件承载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31)至少具有沿构件传送方向并列设置的两第一缸体(38)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缸体(38)活塞杆端部的第三滚轮(33);
其中,所述第一缸体(38)的活塞杆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滚轮(11)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三滚轮(33)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滚轮(11)的轴线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构件承载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32)至少具有沿构件传送方向并列设置的两第二缸体(34)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缸体(34)活塞杆端部的第四滚轮(35);
其中,所述第二缸体(34)的活塞杆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滚轮(11)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第四滚轮(35)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滚轮(11)的轴线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纤维构件承载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缸体(38)通过同一支架(36)固定,所述支架(36)与第三动力装置(37)连接,所述第三动力装置(37)用于控制所述支架(36)沿所述第一缸体(38)的活塞杆伸缩方向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构件承载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力装置(37)包括丝杠组件与伺服电机,其中,丝杠与伺服电机连接,丝母与所述支架(36)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新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新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150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