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用车内高压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3886.0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7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生;赵泽伟;吴晓宇;夏知;胡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17;H01B7/28;H01B7/18;H01B7/295;H01B9/02;H01B7/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胡东升 |
地址: | 23833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屏蔽层 铜箔丝 铝箔 外屏蔽层 外护套 高压线 绝缘层 新能源汽车 绝缘线芯 编织 屏蔽层 挤包 绕包 聚氨酯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 组合屏蔽层 导体 导体外层 外部 车内 搭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车内高压线,所述车内高压线自内而外由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外护套构成:所述屏蔽层为组合屏蔽层,包括铜箔丝内屏蔽层和铝箔丝外屏蔽层;所述导体外层挤包所述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在所述绝缘线芯的外层编织所述铜箔丝内屏蔽层;所述铜箔丝内屏蔽层的编织密度大于85%;所述铝箔丝外屏蔽层绕包在所述铜箔丝内屏蔽层外部,绕包搭盖率20%‑25%;所述外护套为聚氨酯弹性体外护套,挤包于所述铝箔丝编织外屏蔽层外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车内高压线,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传统能源汽车的研发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并不落后。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汽车动力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突飞猛进。在能源技术方面,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提升我国在能源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如在电缆技术方面,通过车辆的应用,促进电缆技术的进步。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需要不断给新能源汽车提供专用配套电线电缆产品。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车内高压线,是一种具有阻燃、耐高低温、耐油、防腐蚀、抗撕裂、柔软和环保性能的新能源汽车用车内高压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新能源汽车用车内高压线,所述车内高压线自内而外由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外护套构成:
所述屏蔽层为组合屏蔽层,包括铜箔丝内屏蔽层和铝箔丝外屏蔽层;
所述导体外层挤包所述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在所述绝缘线芯的外层编织所述铜箔丝内屏蔽层;
所述铜箔丝内屏蔽层的编织密度大于85%;所述铝箔丝外屏蔽层绕包在所述铜箔丝内屏蔽层外部,绕包搭盖率20%-25%;
所述外护套为聚氨酯弹性体外护套,挤包于所述铝箔丝编织外屏蔽层外部。
所述导体采用第六类铜芯特软导体。
所述绝缘层为辐照TPV弹性体材料绝缘层。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绝缘层材料采用辐照TPV弹性体材料,该材料为热塑性材料,可直接在塑料挤出机挤制后,经电子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辐照后,内部的分子结构由线性变成了三维网状的分子结构,其耐温等级、耐环境、耐老化性能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该材料为环保型材料,不含卤素,且可以回收使用。
屏蔽层采用铜箔丝编织屏蔽和铝箔绕包屏蔽组合而成,铜箔丝的编织密度大于85%,铝箔绕包搭盖率20%-25%,即起到抑制电磁波对外发射的作用,又可作为短路电缆的通道,起到中性线芯的保护作用;同时铜箔丝比普通退火裸铜丝更加柔软,在反复弯曲折叠过程中不会断裂。
外护套采用SV-406柔软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该材料由挤塑机挤出后同样采用电子辐照进行交联,交联后具有非常好的柔韧性,弹性,其耐油耐腐蚀性也非常好;可在-40℃环境温度中正常使用,同时具有极优的耐老化、耐候性和耐曲饶性能。
本实用新型产品电缆阻燃性能可达到GB/T18380.35规定的成束A类燃烧试验,保证了电缆在可燃性气体存在下使用的安全性。电缆的绝缘、护套材料采用的均为环保型材料,燃烧时无腐蚀性气体、无浓烟,保证了电缆的阻燃性能和环保性能。总之,该实用新型产品是一种具有阻燃、耐高低温、耐油、防腐蚀、抗撕裂、柔软和环保性能的新能源汽车用车内高压线,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导体,2绝缘层,3铜箔丝内屏蔽层,4铝箔丝外屏蔽层,5外护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38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工业机器人用传感电缆
- 下一篇:一种防雷直埋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