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清理钢笔内壁油墨沉淀物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4676.3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6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
主分类号: | B43L25/12 | 分类号: | B43L2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11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内壁 内笔筒 外笔筒 齿轮组 钢笔 丝杠 油墨 本实用新型 齿轮安装架 齿轮带动 齿轮啮合 齿轮转动 活动连接 快速转动 丝杠转动 一端连接 连接座 人性化 螺纹 内管 圆板 拨动 赃物 触摸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清理钢笔内壁油墨沉淀物的装置,包括外笔筒、内笔筒和调节齿轮组,内笔筒活动连接外笔筒,外笔筒的内侧安装有调节齿轮组,调节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齿轮安装架和丝杠,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本可清理钢笔内壁油墨沉淀物的装置,在外笔筒的外侧就能触摸到第一齿轮,设计人性化,外笔筒的内侧安装有调节齿轮组,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时同时带动丝杠转动,丝杠的一端连接开设有螺纹的连接座,当需要清理内笔筒内壁的赃物时,只需要拨动第一齿轮,就能使第二齿轮和丝杠一起快速转动,并使圆板沿着内笔筒的内壁移动,完成了内笔筒内壁的清理工作,钢笔内管的清理过程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清理钢笔内壁油墨沉淀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钢笔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工具,发明于19世纪初。笔头由金属制成,书写起来圆滑而有弹性,相当流畅。在笔套口处或笔尖表面,均有明显的商标牌号、型号。还分为蘸水式钢笔和自来水式钢笔、墨囊钢笔。大部分钢笔的墨水可再填充,关于蓄水钢笔最早的历史记录可追溯到10世纪,最早的能够自己吸墨水的笔出现于20世纪初期,采取了一个活塞来吸墨水。当笔中采用了皮胆后,就要用一个铁片插入一个缝中去挤压皮胆来吸墨水,在长时间使用墨水钢笔时,钢笔内部的墨水储存罐内易沉积一些杂物,长时间不清理的话,影响钢笔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清理钢笔内壁油墨沉淀物的装置,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清理钢笔内壁油墨沉淀物的装置,包括外笔筒、内笔筒和调节齿轮组,所述内笔筒活动连接外笔筒,外笔筒的内侧安装有调节齿轮组,所述调节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齿轮安装架和丝杠,齿轮安装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外笔筒的内壁,齿轮安装架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中心处安装有丝杠,所述丝杠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外笔筒,丝杠的外侧开设有螺纹,丝杠的另一端连接有清除组件,所述清除组件位于内笔筒的内侧,清除组件包括圆板、滑块和连接座,圆板的两侧安装有滑块,圆板通过滑块活动连接内笔筒的内壁,圆板的中心处安装有连接座,连接座的内壁开设有螺纹,连接座通过螺纹活动连接丝杠。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内笔筒的内壁处开设有滑槽,滑块与滑槽配合。
优选的,所述外笔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矩形通孔,第一齿轮的侧边伸出此矩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丝杠贯穿内笔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可清理钢笔内壁油墨沉淀物的装置,在外笔筒的外侧就能触摸到第一齿轮,设计人性化,外笔筒的内侧安装有调节齿轮组,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时同时带动丝杠转动,丝杠的一端连接开设有螺纹的连接座,当需要清理内笔筒内壁的赃物时,只需要拨动第一齿轮,就能使第二齿轮和丝杠一起快速转动,并使圆板沿着内笔筒的内壁移动,完成了内笔筒内壁的清理工作,钢笔内管的清理过程简单,不会对钢笔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圆板示意图。
图中:1外笔筒、2内笔筒、21滑槽、3调节齿轮组、31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齿轮安装架、34丝杠、4清除组件、41圆板、42滑块、43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未经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46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取墨的墨水瓶
- 下一篇:一种存放铅笔笔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