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后背板与侧帮自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91278.4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0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波;蔡勇;郑院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3/00 | 分类号: | F25D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帮 弯折部 后背板 本实用新型 发泡液 卡接部 直板 依次相连 自锁结构 导流段 卡接段 弯折 泄漏 结构实现 紧密配合 流动距离 生产效率 制冷设备 过渡段 贴合段 小缝隙 脱开 胶带 板段 斜板 自锁 固化 转运 变形 阻挡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后背板与侧帮自锁结构,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后背板、侧帮,贴合段的边沿处弯折成卡接部,侧帮的一侧弯折形成一具有迷槽的弯折部;卡接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直板段、第一卡接段、第二卡接段、导流段;弯折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直板段、第三直板段、斜板段、过渡段、第四直板段。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导流段,增加发泡液的流动距离,使其固化,在后背板卡接部通过侧帮弯折部最小缝隙时弹性变形,到达侧帮弯折部的迷槽后变形回原状,与侧帮弯折部相配合实现自锁,防止在转运过程中脱开,杜绝发泡液泄漏,利用自身结构实现紧密配合来阻挡发泡液泄漏,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胶带固定,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后背板与侧帮自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制造质量及精度逐步提升,对于家电行业来讲制造质量及制造效率都在逐步提高,零部件装配若无有效的自锁结构,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海绵、胶带)和人力来防止漏液,造成能源浪费,且生产效率低。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6670173 U)公开了一种冰箱支架与箱壳自锁结构,支架本体部和支架折弯部垂直连接,支架板连接于支架本体部和支架折弯部后侧面,支架折弯部前侧沿设末端为V型拉伸结构的卡接头,箱壳侧板边沿折弯成型箱壳折弯部并形成迷宫槽,箱壳与支架配合连接,并由卡接头卡接于迷宫槽内固定,卡接头与迷宫槽形成面接触,实现反扣自锁;本实用新型卡接部与支架折弯部整体成型,迷宫槽由箱壳折弯部于箱壳侧面边沿折弯成型,大大减少了零部件的用量,通过卡接头与迷宫槽插接装配,优化了装配结构,大幅减少了装配工序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卡接头过盈配合于迷宫槽内,与迷宫槽形成面接触,实现反扣自锁,装配牢固可靠。
现提供一种新型后背板与侧帮自锁结构,实现装配自锁,防止在转运过程中脱开,杜绝发泡液泄漏,同时还可以实现取消固定胶带,利用自身结构实现紧密配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后背板与侧帮自锁结构,通过贴合段的边沿处弯折成卡接部,侧帮的一侧弯折形成一具有迷槽的弯折部;后背板与侧帮通过卡接部与弯折部卡接的方式自锁,解决了现有的零部件装配过程中无有效的自锁结构,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来防止漏液,造成能源浪费,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后背板与侧帮自锁结构,包括后背板、侧帮,所述后背板包括贴合段,所述贴合段的边沿处弯折成卡接部,所述侧帮的一侧弯折形成一具有迷槽的弯折部;所述后背板与侧帮通过卡接部与弯折部卡接的方式自锁;所述卡接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直板段、第一卡接段、第二卡接段、导流段;所述弯折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直板段、第三直板段、斜板段、过渡段、第四直板段;所述贴合段与侧帮的外表面相贴合压紧,所述第一直板段与第四直板段相贴合压紧,所述第一卡接段与第三直板段相贴合压紧。
进一步地,所述贴合段为直板段,所述贴合段的内表面为第三贴合面,所述第三贴合面与侧帮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贴合段与第一直板段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板段、第四直板段均为直板段,所述第一直板段与贴合段通过一弧形板连接,所述第一直板段的内表面为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第四直板段的外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段为直板段,所述第一卡接段与第一直板段通过一弧形板连接,所述第一卡接段与第一直板段所成的钝角为131度;所述第一卡接段的外表面为第二贴合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直板段、第三直板段均为直板段,所述第二直板段与第三直板段通过一弧形板连接,所述第二直板段与第三直板段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直板段与第三直板段相接处弧形板的外表面与第二贴合面相压紧贴合,所述第二直板段与第一直板段相平行设置,且第二直板段与第一直板段之间的距离在0.4~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912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