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滴定杯绝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01836.0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97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琦;练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 |
主分类号: | F16L59/06 | 分类号: | F16L59/06;F16L59/02;F16L59/12;B01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滴定杯 容纳腔 绝热 绝热装置 外壁 绝热层 内壁 本实用新型 变形的 气腔 化学设备 紧密贴合 热量流失 充放气 充气 贴附 变形 容纳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滴定杯绝热装置,属于化学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滴定杯绝热装置包括绝热座,绝热座上设置有容纳滴定杯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内壁采用能够变形的弹性材料制成,并覆盖有绝热层,容纳腔的内壁和绝热座的外壁之间形成能够充放气的气腔,当气腔充气撑大时,容纳腔的外壁变形并将绝热层贴附在滴定杯的外壁上,将滴定杯包裹起来。由于容纳腔的内壁是根据滴定杯的外壁进行适应性变形的,因此绝热层与滴定杯紧密贴合,不仅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绝热效果,避免滴定杯内反应产生的热量流失,提高了实验的精度,且能够适用于不同形状的滴定杯,有利于简化实验的步骤,提高该绝热装置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滴定杯绝热装置。
背景技术
滴定法是分析化学中最古老、最经典,应用范围最广的方法。目前,大部分滴定反应使用的是电位指示电极的电位滴定技术,但是对于某些暂时没有寻找到合适点位指示电极或者存在干扰因素的实验,该方法的局限性很大。由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有焓的变化,反应产生的系统焓变在与外界无热交换的条件下,就会转变为系统温度的变化,样品溶液就会产生温度的上升(放热反应)或者下降(吸热反应)的现象。温度滴定分析就是基于滴定剂与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温度变化来确定化学反应的终点。温度滴定分析作为一种化学分析方法或化学热力学的研究手段,是电位滴定技术的理想补充,应用领域广泛,主要用于石油化工、食品药品、冶金生产、化工制药等各行业的各种成分的化学分析。
温度滴定分析中,滴定剂以恒定速率加入反应杯的待滴定物中,以温度探头作为指示电极。温度传感器的传感元件是一个热敏电阻,外界温度发生微小变化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当待滴定物未完全反应时,温度变化率实质上是恒定的;当待滴定物全部反应之后,温度变化率发生明显变化。滴定曲线上的折点或拐点视为滴定终点,即等当点。
由于需要测定温度变化率,因此温度滴定分析实验理想的反应环境应该为一个热封闭的体系,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监控体系内所有的热反应。但是现有的温度滴定分析中,由于采用的滴定杯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外界温湿度变化、环境空调远近、自然风作用等因素均会通过滴定杯的杯壁或杯盖上方气流的热导出和热导入,从而对反应体系内的热反应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实验结果不稳定以及系统误差增大。同时由于稀释热、搅拌棒搅拌等其他滴定反应引起的热传递也会带来误差。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滴定杯的外表面包裹锡箔纸或棉花层来降低外界环境和热传递带给实验的影响,但是该方法不仅绝热效果不好,且通用性差,在使用不同形状的滴定杯进行实验时,需要重复包裹,从而导致实验过程操作繁琐、更换滴定杯不够方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绝热装置,不仅绝热效果好,且通用性强是现在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滴定杯绝热装置,该滴定杯绝热装置绝热效果好、通用性高、能够适用于不同形状的滴定杯、操作简单。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滴定杯绝热装置,包括:
绝热座,所述绝热座上设置有容纳滴定杯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和所述绝热座的外壁之间形成能够充气和放气的气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并覆盖有绝热层;当所述气腔充气时,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变形并将所述绝热层包覆在所述滴定杯的外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绝热层采用凝胶、纤维毡或者高发泡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压力检测机构,当所述压力检测机构检测到预设压力值时,所述压力检测机构向控制机构发送贴附完毕信号。
作为优选,所述绝热座上设置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空气通过所述气体入口流入所述气腔内,通过所述气体出口流出所述气腔,所述气体入口和所述气体出口处均设置有锁闭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气体入口与空气压缩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未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018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留开孔位置的真空绝热板
- 下一篇:一种多层隔热外滑动导向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