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04918.0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5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保华;李晓磊;李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9/00 | 分类号: | B01D49/00;B01D1/30;B01D1/00;C10L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 三相分离器 排气口 进液口 排液口 乙二醇 液罐 连通 回收处理过程 节约资源 出气 低压气 第一端 排出气 稳定器 再利用 分液 富液 离析 排出 气烃 液烃 进口 存储 回收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回收系统。本实用新型气体回收系统,包括:三相分离器、稳定气分液罐以及第一管线;三相分离器设置有进液口、第一排液口以及排气口,进液口用于通入乙二醇富液,第一排液口用于排出乙二醇,排气口用于排出气烃;稳定气分液罐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一管线的第一端与排气口连通,第一管线的第二端与第一进口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管线将三相分离器分离出的气烃通入稳定器分液罐中进行稳定、分离析出气烃和液烃,分别进行存储,能够有效节约资源,使低压气烃的回收再利用,回收处理过程简单、高效、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低温分离工艺分离天然气中的液烃时,为了防止水合物的形成,需要在低温分离装置的不同位置注入防冻剂。由于乙二醇毒性小、消耗小等优点,常作为水合物抑制剂注入到低温分离装置中。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乙二醇富液通过进液管线1进入三相分离器2,闪蒸出乙二醇、液烃、水以及易挥发的丙烷、丁烷等气烃,其中,乙二醇通过排液管线3注入到低温分离装置中,液烃进入收集装置,水进入污水处理装置,易挥发的丙烷、丁烷等气烃通过排气管线4进入低压火炬放空燃烧。
但是,乙二醇富液闪蒸出的气烃直接排入低压火炬放空燃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且将三相分离器的一个出口长时间与低压火炬放空系统连通,易发生回火,不利于设备的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乙二醇富液闪蒸出的气烃直接排入低压火炬放空燃烧、造成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回收系统,包括:三相分离器、稳定气分液罐以及第一管线;所述三相分离器设置有进液口、第一排液口以及排气口,所述进液口用于通入乙二醇富液,所述第一排液口用于排出乙二醇,所述排气口用于排出气烃;所述稳定气分液罐设置有第一进口;所述第一管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管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
如上所述的气体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线上设置有截止阀。
如上所述的气体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线上设置有电伴热带。
如上所述的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二管线;所述第二管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管线的第二端用于与低压火炬放空系统连通。
如上所述的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三管线以及第一三通接头;所述第三管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管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管线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管线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管线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
如上所述的气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排气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二管线上设置有第二球阀。
如上所述的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稳定气压缩机和第四管线;所述稳定气分液罐设置有第一出口,用于排出气烃;所述稳定气压缩机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用于与气烃收集装置连通;所述第四管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所述稳定气分液罐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四管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定气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
如上所述的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回流管线;所述回流管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定气压缩机出气口连通,所述回流管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定气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且所述回流管线上设置有回流阀。
如上所述的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第六管线;所述稳定气分液罐设置有第二出口;所述第六管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六管线的第二端用于与液烃收集装置连通,且所述第六管线上设置有第三球阀。
如上所述的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七管线;所述第七管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液口连通,所述第七管线的第二端用于与低温分离装置连通,且所述第七管线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04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田用多角度灌溉降霾雾炮装置
- 下一篇:玻璃窑烟气酸解用抽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