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密封条配件内置的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07344.2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52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宋修涛;李志;杨子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实达密封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48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密封条 下模 升降 密封配件 生产平台 注塑型腔 内置 活动模具 注塑模具 配件 螺纹孔 上端 密封条 推杆 注塑 本实用新型 固定汽车 安装槽 限位环 上模 下端 左端 密封 塑胶 行进 延伸 加工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密封条配件内置的注塑模具,包括生产平台,生产平台的上方设置有活动模具本体,活动模具本体包括注塑上模和内部设有注塑型腔的升降下模,升降下模的右端设置有注塑胶入口,升降下模与生产平台之间设置有液压行进推杆,升降下模上方设置有汽车密封条,升降下模左侧上端设置有用于设置汽车密封条的安装槽以及用于固定汽车密封条的限位环,升降下模左端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有密封配件,且密封配件位于注塑型腔内,密封配件的上端与延伸至注塑型腔内的汽车密封条的下端接触,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加工出不同内置配件空间的汽车密封条,满足汽车不同部位的不同密封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密封条配件内置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密封条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广泛用于车门、车窗、车身、座椅、天窗、发动机箱和后备箱等部位,具有防水、密封、隔音、防尘、防冻、减震、保暖及节能的重要作用,水切条就是车窗凹槽内里橡胶密封条,介于车窗玻璃和车门框架之间,水切条前部需要在注塑机上进行包胶,为保证注塑头部与车身固定贴合需在产品内置配件。
现有技术通常是在对汽车密封条包胶过程中,实现在汽车密封条上设置内置配件的空间结构,但是现有注塑模具在用于汽车密封条包胶操作过程中,常存在如下的问题:
(1)由于现有注塑模具的下模通常是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的,而机械手的位置较高,所以,在注塑模具上注塑成型的产品只能通过人工取下,这就给操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负担,而且,由于注塑成型的产品表面温度较高,注塑成型后不能立即取下,需冷却降温,否则会烫伤操作人员,传统降温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冷却效果差、速度慢,这就使得产品需要较长一段的冷却时间,降低了汽车密封条的生产效率;
(2)现有注塑模具的通用性差,在注塑模具内固定安装内置配件,这就使得一个注塑模具只能生产出一种内置配件空间的汽车密封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密封条配件内置的注塑模具,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加工出不同内置配件空间的汽车密封条,满足汽车不同部位的不同密封需求,且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汽车密封条配件内置的注塑模具,包括生产平台,所述生产平台的上方设置有活动模具本体,所述活动模具本体包括注塑上模和内部设有注塑型腔的升降下模,所述升降下模设置在注塑上模的下方,升降下模的右端设置有注塑胶入口,升降下模与生产平台之间设置有液压行进推杆,升降下模上方设置有汽车密封条,升降下模左侧上端设置有用于设置汽车密封条的安装槽以及用于固定汽车密封条的限位环,所述汽车密封条一端延伸至注塑型腔上方,升降下模左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密封配件,且所述密封配件位于注塑型腔内,密封配件的上端与延伸至注塑型腔内的汽车密封条的下端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下模的内部设置有水冷管道,所述水冷管道呈螺旋状,且水冷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升降下模左右两侧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行进推杆的外侧设置有升降缓冲弹簧,所述升降缓冲弹簧的上端与升降下模下端连接,下端与生产平台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一端与升降下模上端铰接,另一端通过卡扣与升降下模连接,且限位环靠近升降下模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凸纹,限位环位于注塑上模的左侧。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密封条的顶端与安装槽的顶端在同一水平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实达密封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实达密封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07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