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腔卵母细胞回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08185.8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8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左娜;王秀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425 | 分类号: | A61B17/425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王春玲 |
地址: | 11000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管 手柄 取卵通道 针管主体 内层 光纤接入端口 本实用新型 冲洗管路 管路接口 夹层空间 卵母细胞 接口端 卵率 双腔 置入 遗漏 光纤 排卵治疗 手柄内部 手柄前部 手柄尾端 通道连通 转换阀门 状态评估 发生率 交汇处 妊娠率 卵子 可视 卵泡 连通 直观 医生 | ||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腔卵母细胞回取装置,包括回取针管主体、手柄,手柄内部设有取卵通道,回取针管主体与手柄内取卵通道相连;回取针管主体包括内层针管与外层针管,内层针管与外层针管之间形成有夹层空间,夹层空间为光纤置入通道,内层针管与手柄内取卵通道连通;手柄前部上方设置有光纤接入端口,光纤接入端口与光纤置入通道连通,手柄尾端连接有Y型管路接头,Y型管路接头包括冲洗管路接口端与取卵管路接口端;在冲洗管路接口端、取卵管路接口端交汇处设置有转换阀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可视下取卵,可以避免遗漏卵子,增加获卵率;可直观感受卵泡内状态评估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可降低实验室医生拣卵遗漏的发生率,从而增加获卵率及妊娠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双腔卵母细胞回取装置。
背景技术
辅助生殖技术( asaia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 是指将精子、卵子或胚胎在体外进行操作处理后送入体内以帮助不孕夫妇生育的一系列技术。随着我国不孕症患者数量的与日剧增,各地生殖中心迅速发展,近几年大量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 婴儿诞生,即试管婴儿。通过取卵术获得卵子,健康成熟的卵子是获得高活性胚胎的关键。目前取卵术是通过超声引导下行阴道后穹窿穿刺,负压吸引卵泡内容物,即卵泡液、卵冠丘复合物及颗粒细胞等,由胚胎试验室医师挑拣出卵冠丘复合物进行体外受精与培养。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定位不准确或压力控制不当,使卵冠丘复合物不易从卵巢组织剥离;或实验室工作人员遗漏未能拣出卵冠丘复合物,从而影响获卵。获卵率下降对于成功妊娠影响极大。特别是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及行第三代试管婴儿助孕的患者,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每一颗卵子都是弥足珍贵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腔卵母细胞回取装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可视下取卵,这样可以避免遗漏卵子,增加获卵率;亦可直观感受卵泡内状态评估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也可降低实验室医生拣卵遗漏的发生率,从而增加获卵率及妊娠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腔卵母细胞回取装置,包括回取针管主体、手柄,所述的手柄内部设有取卵通道,所述的回取针管主体与手柄内取卵通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取针管主体包括内层针管与外层针管,所述的内层针管与外层针管之间形成有夹层空间,所述的夹层空间为光纤置入通道,所述的内层针管与手柄内取卵通道连通;所述的手柄前部上方设置有光纤接入端口,所述的光纤接入端口与光纤置入通道连通,所述的手柄尾端连接有Y型管路接头,所述的Y型管路接头包括冲洗管路接口端与取卵管路接口端;在所述的冲洗管路接口端、取卵管路接口端交汇处设置有转换阀门,所述的冲洗管路接口端、取卵管路接口端之间通过转换阀门与手柄内取卵通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手柄尾端与Y型管路接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光纤接入端口内设置有用于密封光纤的密封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转换阀门由转换手柄、转轴、阀门挡体组成,所述的转换手柄设置在Y型管路接头的外侧方并与转轴相连,所述的转轴与阀门挡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腔卵母细胞回取装置,相比以往的常规双腔卵母细胞回取装置,在手柄上增加设置了光纤接入端口、在回取针管主体内设置了与光纤接入端口相连通的光纤置入通道,从而实现了在可视下取卵,这样可以避免遗漏卵子,增加获卵率;亦可直观感受卵泡内状态评估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也可降低实验室医生拣卵遗漏的发生率,从而增加获卵率及妊娠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081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