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水源的冷暖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12779.6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8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元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41/00;F25B4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郑越 |
地址: | 325609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换热器 水循环管路 第一换热器 冷暖循环 冷媒循环管路 本实用新型 压缩机 水源 出口连接 流向切换 依次连接 制冷循环 制热循环 制热运行 热效率 冷媒 热泵 制冷 连通 进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源的冷暖循环装置,包括:冷媒循环管路(9),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第二换热器(6)的出口连接压缩机(1)的进口;第一水循环管路(10)和第二水循环管路(11),分别连通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若干个流向切换组件(8),设置在冷媒循环管路(9)中,用于在制热循环或制冷循环中使得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中冷媒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水循环管路(10)和第二水循环管路(11)中水的流向始终相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制冷和制热运行时换热效率均较高的基于水源的冷暖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源的冷暖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是与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少量电为驱动力,完成热品位提升的节能产品。空气源热泵的性能随室外气候变化明显,室外温度过高或过低,热泵机组均不能正常工作,换热效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2083059U公开了一种利用水/地能进行空气调节的分置降压式水/地能热泵机组,包括:用管道按顺序连接的压缩机、第一单向电磁阀、分置降压式水/地能换热器、使用侧换热器、第二单向电磁阀,第二单向电磁阀再与压缩机连接;将第三单向电磁阀与串接的第一单向电磁阀、分置降压式水/地能换热器和使用侧换热器并联连接,将第四单向电磁阀与串接的第二单向电磁阀、使用侧换热器和分置降压式水/地能换热器并联连接。在制热运行时,制冷剂自上而下经过使用侧换热器,水是自下而上经过使用侧换热器,即制冷剂和水为逆向换热,换热效率较高;但是在制冷运行时,制冷剂是自下而上经过使用侧换热器,而水也是自下而上经过使用侧换热器,即制冷剂和水为同向换热,换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热泵机组在制冷运行时换热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在制冷和制热运行时换热效率均较高的基于水源的冷暖循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水源的冷暖循环装置,包括:
冷媒循环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进口;
第一水循环管路和第二水循环管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
若干个流向切换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媒循环管路中,用于在制热循环或制冷循环中使得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冷媒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循环管路和所述第二水循环管路中水的流向始终相反。
所述的基于水源的冷暖循环装置,所述流向切换组件为单向阀。
所述的基于水源的冷暖循环装置,若干个所述流向切换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的第一流向切换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并联的第二流向切换组件。
所述的基于水源的冷暖循环装置,所述第一流向切换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连通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连通的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二流向切换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并联的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并联的第七单向阀和第八单向阀。
所述的基于水源的冷暖循环装置,所述第五单向阀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和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所述第六单向阀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口和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口,所述第七单向阀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至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和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口,所述第八单向阀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至所述第四单向阀的进口和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进口。
所述的基于水源的冷暖循环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的、用于冷暖循环切换的换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27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悬臂式低振动低温制冷系统
- 下一篇:一种溴化锂机组防止结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