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防撞警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13072.7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4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穆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5158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控电路板 霍尔传感器 发光模组 电池仓 防撞 车门 本实用新型 右灯罩 警灯 使用寿命周期 发光回路 后方车辆 续航能力 上表面 双电池 下表面 左灯罩 扣架 示警 底座 紧凑 发光 显眼 电池 便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门防撞警灯,其包括底座、左灯罩、右灯罩、中间扣架、主控电路板、发光模组、霍尔传感器和电池仓,两电池仓并排在主控电路板的下表面,所述主控电路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发光模组和霍尔传感器,主控电路板和电池仓、霍尔传感器和发光模组构成发光回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巧妙采用双电池仓结构,具有双倍电力,大大续航能力,改善换电池得频率,增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周期,给人们使用带来便利;而且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易于安装和使用,另外采用左、右灯罩结构设计,发光更为显眼,示警效果好,有效提醒后方车辆及行人车门已经打开,小心防撞,实用性强,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防撞警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非机动车飞速发展,开车门引发的交通事故日益增多。特别是在学校、银行和小区门口等地,很多市民驾车或乘车到这些地方后,急着去办事,开门时疏忽了观察。如一些停车位在路面的小区内也容易发生开车门撞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驾驶人好不容易抢到了停车位,又是到家了,往往此时开车人和乘车人都比较放松,容易忘记先观察再开车门。在小区门口进出的非机动车较多,大家不是赶着上班就是赶着回家,所以在小区门口开车门时比较容易撞上正在行驶的非机动车。
为此,市面上开始推出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条,具有反光效果,比较显眼。其不足是,防撞条不会发光,不能起到警示作用,在夜间时,可见性比较差,警示作用不够,在夜晚时常常发生电动车撞在汽车侧面的事故。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CN200620026931.X”,名称为“汽车车门开启防撞警示装置”,其主要是在汽车车门内控制车门的开关下设有一车门的感应式侦测器,使该侦测器连接于一控制电路,并使该电路连接于设在后车窗的LED警示灯;一设在车门内旁边的警示发声元件;一设在汽车门外开门把手或侧边的LED警示灯;当乘客或驾驶人员准备开门下车使侦测器动作时,该后车窗警示灯可以出现“开门中”及左右车门方向的显示,以警示后方来车,并由发声元件发出“左侧车门开启中,请注意”或“右侧车门开启中,请注意”的语音,警示驾驶员及乘客注意后方来车,且使侧边的LED动作,以警示左、右方向来车减速转向,进而提高行车安全,降低开启车门时所可能发生的任何意外。其虽然能达到警示效果,但是结构相对复杂,而且均为采用单一电池仓结构,电池更换频率高,给人们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巧,使用方便,且有效改善电池更换频率的车门防撞警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门防撞警灯,其包括底座、左灯罩、右灯罩、中间扣架、主控电路板、发光模组、霍尔传感器和电池仓,左灯罩通过中间扣架与右灯罩相连接形成一罩体,罩体扣合在底座上形成一内部空间,主控电路板固定在该内部空间内,两电池仓并排在主控电路板的下表面,并在所述底座上设有与两电池仓相适配的安装位,所述主控电路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发光模组和霍尔传感器,主控电路板和电池仓、霍尔传感器和发光模组构成发光回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左灯罩与中间扣架相贴合的贴合面上设有左凸边和左钩脚,所述右灯罩与中间扣架相贴合的贴合面上设有右凸边和右钩脚,所述中间扣架的左侧壁上设有与左凸边相适配的左插槽,右侧壁上设有与右凸边相适配的右插槽,该中间扣架的内壁上设有能让所述左钩脚和右钩脚卡钩住的钩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池仓由五金片冲压弯折而成,该电池仓的第一侧边和与该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三侧边分别设有与主控电路板相焊接的焊接脚,该电池仓的第二侧边设有防止电池滑出的挡脚,第四侧边形成方便电池安装在电池仓成的开口,该电池仓的中间设有设有能顶压在电池上的弹力压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左灯罩和右灯罩的内表面布满有方锥形凹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粘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穆,未经陈文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30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主动安全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线可视倒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