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洋电场测量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15088.1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2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松;徐亚;郝天珧;游庆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G01R29/12;G01R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体 水密接插件 电极 本实用新型 电场测量 传感器 底座 连接线 长期稳定性 传感器封装 固体填充物 连接电极体 测量电极 电场信号 防护电极 覆膜处理 复杂环境 外力碰撞 杂质离子 对电极 防护膜 附着层 氯化银 海洋 感测 内舱 银基 银线 传导 密封 海水 阻挡 金属 侵蚀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洋电场测量传感器,其包括:电极体(1),由银基(20)、附着层(21)、防护膜(22)组成,用于感测电场信号;电极舱(2),用于防护电极体(1)遭受外力碰撞,同时减缓海水与电极体(1)的相对运动;固体填充物(3),安装在电极体(1)和电极舱(2)之间的空隙;底座(4),用于电极体(1)与水密接插件(5)的密封和固定;水密接插件(5),用于传导检测的信号;连接线(6)为金属银线,用于连接电极体(1)和水密接插件(5);底座内舱(7)用于提供传感器封装空间。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常规技术中氯化银容易脱落的缺点,有效提高了电极的长期稳定性;通过覆膜处理可以阻挡有害杂质离子对电极的侵蚀,可以作为复杂环境下的测量电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球物理测量领域,具体属于海洋勘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洋电场测量传感器。
背景技术
海底电场信号以中、低频率的信号为主,特别是地球物理探测中,为获取深部结构需要采集的时间很长。海洋环境中进行电场测量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信号太弱,另外一个问题在于海水具有强腐蚀性,对探测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要求很高。
银/氯化银电极是一种常见的参比电极,具有交换电流密度大,低极化,阻抗低,电位恒定等优点,在海洋工程、生物电探测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相关制备技术已有大量文献和专利发表,传统的制作方法之一是电化学处理,通过电解处理银,使其表面氯化形成氯化银的薄层,形成银/氯化银电极。在海水高压环境中,实验室常用的银/氯化银电极无法使用,因此需要特别的制备技术。专利03138856.6中采用压制烧结处理制成固体参比电极,适用于长期浸泡在海水中,但粉体压制材料的结合力较差,在高压海水环境中使用深度受限;专利2012100554037基于常规电化学处理提出了一种电极装置和制备方法,由于常规电化学处理的氯化银层粘附不牢,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活性层容易脱落,影响电极的长期稳定性。同时,海水中各种成分复杂,特别是溴、碘等离子对氯化银易产生侵蚀,导致电极失效。
为实现高精度电场测量,高稳定性的电极研制一直是本领域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长期稳定性好的海洋电场测量传感器。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海洋电场测量传感器,其包括:电极体、电极舱、固体填充物、底座、水密接插件、连接线、底座内舱,其中电极体由银基、附着层、防护膜组成,银基由银箔制成,通过电化学处理在其表面生成一个银、氯化银附着层,防护膜覆盖在附着层之上,电极体用于感测电场信号;电极舱用于防护电极体遭受外力碰撞,同时减缓海水与电极体的相对运动;固体填充物安装在电极体和电极舱之间的空隙;底座用于固定电极体以及水密接插件的密封;连接线为金属银线,用于连接电极体和水密接插件;底座内舱用于提供传感器封装空间。
优选地,所述电极舱材料为耐腐蚀、耐高压的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烯)多孔管,孔径100μm,海水可自由通过,同时隔离电极舱内外的大颗粒物质。
优选地,固体填充物为惰性吸附剂(如二氧化硅),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过滤海水中杂质,减缓电极体的溶蚀。
优选地,底座为耐海水腐蚀的非金属材料,如ABS工程塑料、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圆管,一端用于固定水密接插件,另一端用于固定电极舱。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海洋电场测量传感器,基于反向电解处理,在银基表面的氯化银附着层中还原出部分银,扩展了银基表面的有效传导层,通过高温热处理可以让表面的氯化银附着层牢固的黏附于银基上,有效克服了常规技术中氯化银容易脱落的缺点,大大提高了电极的长期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50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波漏能测试仪
- 下一篇:一种高频电场强度计的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