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叉线束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1824.4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53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东;丁亚峰;祁旺;杨保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新日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9/30 | 分类号: | B62K19/30;B62K19/38;H02G3/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海滨 |
地址: | 300270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叉股 侧板 平叉 下盖 穿入板 固定套 连接管 盒体 下盖连接件 下盖本体 线束防护 接线盒 平叉管 穿孔 螺孔 本实用新型 盖连接件 电动车 返修率 内走线 刹车线 顺畅性 叉勾 上盖 上套 首端 尾端 电线 共享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平叉线束防护结构,叉股位于平叉管的尾端,叉勾位于平叉管的首端,在叉股处设有接线盒,接线盒包括上盖、盒体和下盖,盒体包括中管固定套、连接管、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叉股穿入板,在叉股穿入板上设有叉股穿孔,叉股通过叉股穿孔进入盒体的内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设在叉股穿入板的两侧,在第一二侧板之间设有连接管,在连接管上套接有中管固定套,中管与中管固定套相连,下盖包括下盖本体、下盖连接件和下盖螺孔,下盖本体上设有下盖连接件,在下盖连接件上设有下盖螺孔。通过采用平叉内走线的方式提高了平叉处电线以及刹车线的安全性和顺畅性,从而有效降低共享电动车的破坏率和返修率,降低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叉与车架连接部位线束防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平叉线束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共享电动车,遭到破坏的现象很严重,线缆的防护措施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平叉上有很多重要的电器件,电机、电子锁闸和很多重要的传感器,而且平叉相对车架在行驶过程中会有相对转动,虽然运动幅度不大,但是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而在现有的共享电动车身上,平叉处的保护措施明显很不到位,直接暴露在外的居多,很容易导致在通过障碍的时候,磕碰到线缆导致电器件失灵或直接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有的共享电动车平叉处的线缆直接暴露在外,共享电动车在通过障碍时磕碰到线缆,导致电器件失灵或直接失效,提供了一种平叉线束防护结构,通过采用平叉内走线的方式提高了平叉处线缆以及刹车线的安全性和顺畅性,从而有效降低共享电动车的破坏率和返修率,降低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平叉线束防护结构,包括平叉、中管和接线盒,所述平叉包括平叉管、叉勾和叉股,所述叉股位于所述平叉管的尾端,所述叉勾位于所述平叉管的首端,在所述叉股处设置有所述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包括上盖、盒体和下盖,在所述盒体的顶端设置有所述上盖,在所述盒体的底端设置有所述下盖,所述盒体包括中管固定套、连接管、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叉股穿入板,在所述叉股穿入板上设置有叉股穿孔,所述叉股通过所述叉股穿孔进入所述盒体的内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叉股穿入板的两侧,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管,在所述连接管上套接有所述中管固定套,所述上盖包括上盖本体和中管孔,所述中管孔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的一侧,所述中管穿过所述中管孔进入所述盒体内并与所述中管固定套相连,所述下盖包括下盖本体、下盖连接件和下盖螺孔,所述下盖本体上设置有所述下盖连接件,在所述下盖连接件上设置有所述下盖螺孔。
所述平叉管的数量为1-2个,在所述平叉管的所述叉股处设置有线缆出口。
所述上盖本体与所述盒体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
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螺孔,螺丝贯穿所述螺孔和所述下盖螺孔将所述下盖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连。
所述螺丝采用防盗螺丝。
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焊接或紧固相连。
所述连接管采用横截面为圆形、矩形或者正方形的柱形结构。
所述中管固定套与所述中管的底端焊接相连。
所述下盖连接件与所述下盖本体之间的夹角为90°。
在所述叉勾处设置有叉勾片,在所述叉股上设置有泥瓦桥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用于控制电动车后轮的线缆经由叉勾进入平叉管内,再由叉股通过接线盒进入中管,将线缆全部设置在平叉和中管内,从而有效的避免线缆裸露在外而导致的在电动车运动的过程中,电动车遇到障碍磕碰线缆导致的线缆受损,使得该线缆控制的电器件失灵或者失效;同时,后刹车线也能通过中管和接线盒进入平叉管内,再由叉勾处穿出,从而增强了对后刹车线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新日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新日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18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减震的滑板车车架
- 下一篇:框架结构锂电自行车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