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内科用灌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2487.0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3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侯仁好;张美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仁好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刘兴顺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连接管 消化内科 灌肠器 本实用新型 滴液装置 锁紧装置 充气腔 鼓气球 外壁 密封连接 闭合 灌肠 括约肌 软管套 肛门 内壁 内腔 相通 伸出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灌肠器,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连接管、鼓气球、锁紧装置和滴液装置;所述第二软管套设于第一软管的外部,所述第一软管的两端伸出至第二软管外,所述第二软管的两端与第一软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软管的外壁和第二软管的内壁形成充气腔,所述连接管与第二软管相连,所述鼓气球内腔通过连接管与充气腔相通;所述锁紧装置套设于连接管,所述滴液装置设置于第一软管的一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化内科用灌肠器可以避免由于肛门处括约肌不自主闭合给灌肠带来的不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灌肠器。
背景技术
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市场上灌肠设备多种多样,但其不同处多在于注射液体的装置。在灌肠时由于人身体的条件反射,会不自觉的闭合肛门处的括约肌,尤其是儿童患者,闭合括约肌会阻碍药物的输入,在给患者带来治疗痛苦的同时还会减低治疗效果,所以应该对现有的灌肠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灌肠器,以避免肛门处的括约肌不自主的闭合造成药物注射困难。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用灌肠器,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连接管、鼓气球、锁紧装置和滴液装置;所述第二软管套设于第一软管的外部,第一软管的两端伸出至第二软管的外部,所述第二软管的两端收缩至与第一软管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的第二软管内壁与第一软管的外壁形成密封的充气腔;所述连接管与第二软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与充气腔相通;所述鼓气球内腔通过连接管与充气腔相通;所述锁紧装置套设于连接管;所述滴液装置连接于第一软管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块和锁紧柱;所述锁紧块为方体结构,所述锁紧块设置有一圆形通孔,所述连接管穿过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上方设置有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径与圆形通孔孔径相同并相通;所述锁紧柱的底端为半球形,其半径与圆形通孔的半径相同,所述锁紧柱穿过螺纹孔与连接管接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滴液装置包括注射器和圆台形接头;所述注射器的注射口与圆台形接头连接,所述圆台形接头设置有内锥螺纹,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设置有外锥螺纹,所述注射器通过圆台形接头的锥螺纹与第一软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还设置有出液头,所述出液头与滴液装置分置第一软管的两端;所述出液头上均匀设置有出液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化内科用灌肠器,设置有充气腔,当第二软管和第一软管插进肛门后,通过鼓气球将充气腔吹起,对肛门处的括约肌形成支撑作用,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因为括约肌不自主的闭合造成的进液困难。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紧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更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首先介绍其使用方法:首先将第一软管1和第二软管2插入肝门处,挤捏鼓气球4,将原来软塌的充气腔7吹鼓,对肛门处的扩约肌形成支撑作用,在推动滴液装置6,将盛放在滴液装置6中的药液通过第一软管1输入大肠,以达到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仁好,未经侯仁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24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