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升发电飞翼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3149.9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29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闫文辉;苏丽媛;郭放;徐金纯;杨慧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3/32 | 分类号: | B64C3/32;F01B2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李伟波;韩德凯 |
地址: | 10130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翼 直线发电机 活塞 高压气流 进气孔 发电 飞翼 连杆驱动 排气孔排 推动活塞 排气管 排气孔 通过孔 吸力面 压力面 引气管 孔槽 前缘 尾缘 引入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增升发电飞翼,包括:主翼,包括主翼进气孔,位于主翼的前缘压力面,以及主翼排气孔,位于主翼的尾缘吸力面;活塞和直线发电机,活塞通过连杆驱动直线发电机发电;引气管,将高压气流从主翼进气孔引入,来推动活塞运动;以及排气管,包括孔槽,通过孔槽将高压气流从主翼排气孔排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增升发电飞翼。
背景技术
飞翼布局式飞行器具有气动性能优异、隐身性能优异、结构布置高效的优点,但构型的变化又给其操稳特性带来许多新问题,如纵向稳定性不好,在中等或者较大迎角飞行状态下处于流动分离区域等。流动控制技术利用流体间流体动力的相互作用,通过改变局部流动达到控制飞翼附面层分离的效果。传统的缝翼、襟翼、副翼等被动控制方式的控制效果容易受流动状态变化的影响,在非设计状态下会产生额外的附加阻力。合成射流、等离子体流动、电磁力作用等主动控制技术结构较复杂,而且还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因此,利用飞翼本身具有的流动结构特点,来发展有效的流动分离控制技术,进而提升航空推进系统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增升发电飞翼。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增升发电飞翼,包括:
主翼,包括主翼进气孔,位于主翼的前缘压力面,以及主翼排气孔,位于主翼的尾缘吸力面;
活塞和直线发电机,活塞通过连杆驱动直线发电机发电;
引气管,将高压气流从主翼进气孔引入,来推动活塞运动;以及
排气管,包括孔槽,通过孔槽将高压气流从主翼排气孔排出。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
稀土永磁体,配置在主翼的内壁上,以及配置在排气管的外壁面上,用于向活塞提供吸力。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活塞采用金属磁性材料制成,受到稀土永磁体的吸力。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
线性弹簧,配置在排气管的外壁面上,并且配置在活塞与直线发电机之间,用于向活塞提供推力。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活塞受到的作用力包括:
主翼的前缘压力面气流与尾缘吸力面气流的压差力F1;
稀土永磁体的吸力F2;
线性弹簧的推力F3;以及
直线发电机的负载力F4;
其中F2、F3和F4的方向一致,F1与F2、F3和F4的方向相反。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
当增升发电飞翼在设定的速度和攻角下飞行时,F1<F2+F3+F4,此时活塞静止不动;
当增升发电飞翼以大攻角飞行时,F1>F2+F3+F4,此时活塞向直线发电机所在的方向运动;以及
当F1减小,且F1<F2+F3+F4时,活塞向与直线发电机所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活塞做往复直线运动,从而驱动直线发电机发电。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当活塞向直线发电机所在的方向运动时,一部分来自引气管的高压气流通过孔槽流入排气管,并经主翼排气孔排出,吹除尾缘吸力面的低压附面层,从而使F1减小。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当活塞静止不动时,线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31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用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通用飞机尾旋改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