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胶印机的辊筒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3591.1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1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谢瑞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财印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3/193 | 分类号: | B41F13/193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蒋秀清;李春芳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筒 输气管 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 通孔 胶印机 主体内部 输风管 突出部 端部封闭 空气流动 空腔贯通 外部气源 印刷设备 主体一端 出气孔 固定件 管壁 空腔 内壁 乳化 筒壁 油墨 连通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胶印机的辊筒,涉及印刷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内部为空腔的辊筒主体、输气管体,辊筒主体的两端的端部均设有突出部,突出部处开设有通孔,通孔贯穿辊筒主体的端部并与空腔贯通;输气管体设于辊筒主体内部,输气管体的一端的端部封闭,另一端的端部开设有进气口,输气管体的管壁上开设有出气孔;进气口与辊筒主体一端的通孔通过输风管连接,输风管远离进气口的一端与外部气源连通;输气管体与辊筒主体的内壁通过固定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快辊筒主体内部的空气流动使其筒壁的温度进行有效降低,防止油墨因辊筒的温度较高而发生过度乳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胶印机的辊筒。
背景技术
胶印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印刷技术之一,胶印就是利用水墨不相容的原理实现油墨的转移。理论上认为,印版空白部分的水与印版图文部分的油墨不互相混合,不互相浸润时,才能达到水墨平衡。但在实际印刷中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水墨平衡状态,油墨的乳化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油墨适当的乳化可以改善油墨的流动性,提高印刷适性,为印刷过程做准备,绝对不乳化的油墨或乳化过低会造成瞎板、花版等故障。此外,油墨过度乳化会导致油墨的性质发生变化,如颜色变淡,色彩饱和度下降、粘度下降、附着度减弱等,从而引起工艺和印刷品质量的不稳定,导致印品色彩灰暗、产品前后墨色相差较大、印迹干燥性能大大变缓、容易造成背面粘脏等问题。
在胶印过程中,由于水墨平衡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即在印刷中要随印刷条件的变化,各个辊筒之间在长期的印刷工作中相互接触会导致其外表的温度较高,造成油墨的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大从而加剧油墨的过度乳化。目前在印刷过程中通常采用停机调试以及控制车间温度的方式进行水墨平衡的重新调整,但是这种方式在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原材料,增加生产成本,另外外界温度对辊筒的控温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目前在胶印过程中由于辊筒温度较高而导致油墨过度乳化,从而引起印刷品出现色彩灰暗、产品前后墨色相差较大、印迹干燥性能大大变缓、容易造成背面粘脏等问题,在此提供一种用于胶印机的辊筒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胶印机的辊筒,包括内部为空腔的辊筒主体、输气管体,所述辊筒主体的两端的端部均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辊筒主体的端部并与空腔贯通;所述输气管体设于辊筒主体内部,所述输气管体的一端的端部封闭,另一端的端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输气管体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进气口与辊筒主体一端的通孔通过输风管连接,所述输风管远离进气口的一端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输气管体与辊筒主体的内壁通过固定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风管与通孔之间旋转密封,所述输风管与进气口通过旋转接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输气管体的直径沿气体运动方向逐渐减少。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环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辊筒主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环外壁连接,所述固定环套设于输气管体的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输气管体与辊筒主体同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辊筒主体的内壁上设有碳纤维复合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胶印机的辊筒在工作过程中,经过处理后的气体通过输风管进入输气管体中,气体通过出气孔作用于辊筒主体的内壁,气体与辊筒主体的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温度差,一方面辊筒主体将自身的部分热量传递给气体,达到降温的效果;另一方面气体的快速流动会加速辊筒主体内腔中的热量散失,从而对辊筒主体进行降温,防止油墨与其接触时因温度较高而发生过度乳化,保证印刷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财印务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财印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35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机压辊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印刷压力控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