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墨废水处理的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4455.4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6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胥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杰中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2 | 分类号: | B01D63/02;C02F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板 中空纤维膜丝 过滤孔 中空纤维超滤膜 油墨废水 安置孔 内压式 浓缩液 本实用新型 超滤膜分离 大分子溶质 小分子溶质 分离过程 过滤介质 壳体内部 无机盐类 超滤膜 膜孔径 驱动力 压力差 液空腔 溶剂 被膜 导出 管壁 壳体 空腔 筛孔 伸入 原液 截留 浓缩 体内 回收 净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墨废水处理的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若干中空纤维膜丝,壳体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安置孔,中空纤维膜丝的两端分别伸入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安置孔内,中空纤维膜丝的管壁上设有过滤孔,超滤膜分离过程是一种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孔分离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即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溶剂和小分子溶质(如无机盐类)将透过中空纤维膜丝的过滤孔进入到出液空腔内被导出。大分子溶质则由于体积大于过滤孔而被膜截留,作为浓缩液导入到浓缩液空腔内被回收。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油墨废水处理的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
背景技术
油墨废水可以简单划分于印染废水范畴,由于油墨原料、种类、生产工艺均存在不同之处,导致废水中污染物的成分较为复杂。油墨废水中的主要污染成分为含带色基团的环状有机物(色料),丙烯酸系列的水溶性树脂(载色剂)、大分子量的醇基或苯基分散剂,因此,油墨废水在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网之前需要进行废水处理,废水处理主要包括油墨废水的沉淀,杂物过滤以及大分子溶质过滤,现在的产用的过滤设备主要是活性炭过滤器,但是过滤效果不太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油墨废水处理的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墨废水处理的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若干中空纤维膜丝,所述壳体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安置孔,所述中空纤维膜丝的两端分别伸入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安置孔内,中空纤维膜丝的两端设有开口,中空纤维膜丝的管壁上设有过滤孔;
第一固定板与壳体的内壁围成进液空腔,第二固定板与壳体的内壁围成浓缩液空腔,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间壳体的内部空腔为出液空腔。
上述的一种油墨废水处理的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所述壳体上设有与进液空腔连通的进液口,壳体上设有与出液空腔连接的出液口,壳体上设有与浓缩液空腔连通的浓缩液出口。
上述的一种油墨废水处理的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与中空纤维膜丝的连接处通过环氧树脂密封。
上述的一种油墨废水处理的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所述中空纤维膜丝的内径为0.6-6mm。
上述的一种油墨废水处理的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若干中空纤维膜丝在壳体内相互平行且带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机构的壳体内设有若干中空纤维膜丝,所述壳体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安置孔,所述中空纤维膜丝的两端分别伸入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安置孔内,中空纤维膜丝的两端设有开口,中空纤维膜丝的管壁上设有过滤孔,超滤膜分离过程是一种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孔分离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即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当含有大、小分子溶质的混合溶液从进液空腔进入到中空纤维膜丝内腔时,溶剂和小分子溶质(如无机盐类)将透过中空纤维膜丝的过滤孔进入到出液空腔内被导出。大分子溶质则由于体积大于过滤孔而被膜截留,作为浓缩液导入到浓缩液空腔内被回收。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杰中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杰中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44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