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儿童用防咬伤牙垫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5884.3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23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林青;高秀梅;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朱小燕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咬口 压舌部 挡片 护唇 多功能儿童 吸氧管 防咬 管体 通孔 咬体 向下倾斜设置 凹槽连通 患者口腔 向内凹陷 斜面结构 出气端 插管 前部 吸痰 吸氧 牙垫 咬伤 工作量 口腔 穿过 医护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儿童用防咬伤牙垫,包括吸氧管以及处于口腔中的咬口本体,咬口本体的后端连接有护唇挡片,咬口本体的前部设置为压舌部,压舌部与护唇挡片之间的咬口本体设置为咬体部,所述压舌部为咬口本体的上部向下倾斜设置的斜面结构,与咬体部对应的咬口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护唇挡片上设有分别与两侧凹槽连通的通孔,上述吸氧管设有两个管体,两个管体的出气端分别穿过通孔固定在凹槽中。本装置既可以放在患者口腔中不被咬瘪,同时又能进行吸氧、吸痰、插管及防止口咬伤等多种操作,具有功能,为医护人员带来方便,减少工作量,大大的提高抢救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用防咬伤装置,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儿童用防咬伤牙垫。
背景技术
儿科患儿热惊厥或者癫痫发作时,大多数呈牙关紧闭状态,这样很容易咬伤舌部或者唇部,也阻碍了患儿口腔内分泌物的清除,易导致误吸或窒息,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安全,也给急救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小儿误食或者口服中毒后多需经口插胃管洗胃,插管时患儿多数恐惧哭闹不配合,极易导致胃管在口腔内盘曲或者被咬瘪而不能正常洗胃操作;故需要放置牙垫或者口咬含嘴,目前临床上患儿洗胃置管时无专门可用的咬口或者牙垫,多采用压舌板或者5ml注射器协助开口和防止咬瘪,操作过程中无法妥善固定,需要增加人员协助。
另外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牙垫或者口含嘴无法兼具吸氧、吸痰、插管及防止口咬伤等多种功能与一体,需要再经鼻腔进行给氧,使用比较单一,不能提高抢救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多功能儿童用防咬伤牙垫。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儿童用防咬伤牙垫,其特点是:包括吸氧管以及处于口腔中的咬口本体,咬口本体的后端连接有护唇挡片,咬口本体的前部设置为压舌部,压舌部与护唇挡片之间的咬口本体设置为咬体部,所述压舌部为咬口本体的上部向下倾斜设置的斜面结构,与咬体部对应的咬口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护唇挡片上设有分别与两侧凹槽连通的通孔,上述吸氧管设有两个管体,两个管体的出气端分别穿过通孔固定在凹槽中,在两个管体的进气端通过接头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的端部设有与制氧机配合的快速接头,在两个管体上套装有用于收紧的卡扣环。
使用压舌部可以便于抽搐时顺利插入口腔,压住舌头防止翘起或者舌后缀现象,以保持呼道通畅。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咬口本体由硅胶咬体以及硬质材料制成的咬芯构成,硅胶咬体包覆咬芯并向前延伸,咬芯的长度与咬体部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护唇挡片与咬体连为一体,护唇挡片的面积为咬口本体截面的两倍。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咬口本体的形状为椭圆柱体或圆柱体。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护唇挡片上对称设有两个的插吸痰管的插孔,插孔处于咬口本体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咬口本体一侧的护唇挡片边沿处设有一圈弹性软垫。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与咬体部对应的咬口本体的上下两表面上设有若干道咬槽,咬槽沿其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压舌部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5°,其前端圆滑过渡到其下底面,压舌部的总长度为1cm-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58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