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减涡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7141.X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36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夏子龙;王锁芳;李鹏飞;郝媛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D25/12 | 分类号: | F01D25/12;F01D2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鼓筒 管式 偏流器 本实用新型 旋转轮盘 导流片 复合式 上游段 旋转轴 中间段 孔环 轮盘 旋流 降低压力 流通能力 喷嘴轴线 气流压力 旋转切线 螺钉 喷嘴 出口段 倒圆角 固定槽 均布 进口 上游 | ||
1.一种复合式减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旋转轮盘(1)、下游旋转轮盘(7)、鼓筒孔环(6)、上游段无管式减涡器(2)、中间段无管式减涡器(3)、偏流器(4)和旋转轴(5);
所述鼓筒孔环(6)、上游段无管式减涡器(2)、中间段无管式减涡器(3)、偏流器(4)由外至内设置在所述上游旋转轮盘(1)、下游旋转轮盘(7)之间,且鼓筒孔环(6)、上游段无管式减涡器(2)、中间段无管式减涡器(3)、偏流器(4)、上游旋转轮盘(1)、下游旋转轮盘(7)同轴;
所述鼓筒孔环(6)、上游段无管式减涡器(2)、中间段无管式减涡器(3)的两侧均分别和所述上游旋转轮盘(1)的内壁面、下游旋转轮盘(7)的内壁面固连;
所述偏流器(4)的背面和所述下游旋转轮盘(7)固连,另一面通过平键和所述旋转轴(5)固连;
所述旋转轴(5)和所述偏流器(4)同轴,所述鼓筒孔环(6)上周向均匀设有若干鼓筒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减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鼓筒孔环(6)中鼓筒孔的形状为圆形或腰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减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鼓筒孔环(6)在其鼓筒孔附近的厚度局部变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减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段无管式减涡器(2)和中间段无管式减涡器(3)中喷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椭圆形、叶栅型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减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段无管式减涡器(2)和中间段无管式减涡器(3)中喷嘴轴线与轮盘切向成预设的角度阈值,方向与轮盘旋转方向相反,角度范围为15~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式减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段无管式减涡器(2)和中间段无管式减涡器(3)中喷嘴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且上游段无管式减涡器(2)中的喷嘴和其对应中间段无管式减涡器(3)的喷嘴轴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减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旋转轮盘(1)的内壁面上设有分别用于固定上游段无管式减涡器(2)、中间段无管式减涡器(3)的第一固定槽(11)、第二固定槽,所述下游旋转轮盘(7)的内壁面上相对应的分别设有用于固定上游段无管式减涡器(2)、中间段无管式减涡器(3)的第三固定槽、第四固定槽;
所述上游段无管式减涡器(2)的两侧分别置于第一固定槽、第三固定槽中;
所述中间段无管式减涡器(3)的两侧分别置于第二固定槽、第四固定槽中;
且所述上游段无管式减涡器(2)、中间段无管式减涡器(3)的两侧均分别和所述上游旋转轮盘(1)、下游旋转轮盘(7)固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减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流器(4)的结构型面为圆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式减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流器(4)的结构型面上设有周向均布的导流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式减涡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的型面为直线型导流片(41)、螺旋线型导流片(42)、双曲线型导流片(43)、对数曲线型导流片(44)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714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RT机组进口煤气预热系统
- 下一篇:透平烟气余热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