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39018.X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6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畅志远;王帅锋;郭其鑫;牛力;杜肖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郑云 |
地址: | 21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耳 极柱 汇流排 固定框架 电芯 软包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 电池单元 极柱组件 负极柱 顶面 平行 中心对称布置 并列布置 并排布置 层叠布置 电池模块 多个电池 极柱侧面 极柱焊接 两排排列 装配工艺 穿入槽 电连接 负极耳 双金属 支撑件 上卡 折弯 焊接 串联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包括若干个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内并排布置有至少两个电芯,在固定框架上卡接有极柱组件,极柱组件包括极柱支撑件和并列布置的正、负极柱,每个电芯具有关于各自中心对称布置的正、负极耳,电芯被安排为极耳沿两排排列且各列极耳分布在极柱两侧,极耳与极柱侧面平行并被电连接到极柱上,多个电池单元层叠布置,在极柱顶面布置有用于将相邻正、负极柱串联的汇流排,汇流排与极柱顶面平行并焊接。本实用新型在极耳极柱焊接过程中,极耳无需穿入槽孔或折弯,有效简化了电池模块的装配工艺,汇流排无需采用双金属材质,降低了汇流排加工难度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模块包括多个串并联布置的电芯,通过将多个电芯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形成电池模块。其中,电连接直接影响电池模块的性能,因此更为重要。对于软包电池模块,电连接是指电芯极耳与汇流排的连接。目前软包电池模块的电连接主要采用激光焊接和超声焊接,以激光焊接居多。
现有常见的电池模块,其结构包括若干个正电池单元和负电池单元,正电池单元框架上镶嵌有金属支撑块,正极耳包括两个铝侧板和与铝侧板连接并压在金属支撑块上的铝横板,负电池单元框架上镶嵌有金属支撑块,负极耳包括两个铜侧板和与铜侧板连接并压在金属支撑块上的铜横板;汇流排由固态扩散的铜铝片组成,电连接时将汇流排的铝片与正电池单元的铝横板和支撑块激光焊接,汇流排的铜片与负电池单元的铜横板和支撑块焊接;复杂的极耳结构通常需要对极耳进行冲压折弯或焊接引出片等方式实现,给极耳的制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汇流排的两种不同材料通过固态扩散连接,也增加了不同材料连接工序和制作成本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焊接可靠性高、加工成本低的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解决现有技术中极耳需要折弯或焊接引出片等预处理以及汇流排采用不同材质连接带来的高成本和连接可靠性风险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具有若干个层叠排列的电池单元、对应设在所述电池单元两端的前端板、后端板以及将电池单元和前端板、后端板捆扎在一起的带元件,所述的电池单元具有固定框架和位于固定框架上方的汇流排,固定框架内设有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电芯,电芯上端设有对称于电芯垂直中心线布置且从固定框架上端缺口伸出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为片状金属板;
所述固定框架上卡接有极柱组件,极柱组件包括极柱支撑件和相距布置在极柱支撑件上的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为采用相同金属材质制作的U型片状金属板;
汇流排,其为板状结构,包括用于将相邻正极柱和负极柱串联的串联汇流排、将所述负极柱并联形成模块负极端子的负极汇流排、以及将所述正极柱并联形成模块正极端子的正极汇流排;
所述汇流排之间设有对汇流排进行电隔离的隔离板,隔离板通过卡扣固定在极柱组件上。
为方便定位层叠,所述的固定框架侧壁上设有导向槽和定位凸起,相邻固定框架间的导向槽和定位凸起配合实现层叠电池单元的定位。
为提高电池使用过程中的散热性能,所述的固定框架上采用粘结方式扣合有散热板,散热板上对应导向槽的位置设有确保定位凸起与导向槽正常装配的缺口。
为提高电池单元模块的捆扎牢固性,所述的固定框架和散热板侧面均设置有用于容纳带元件的凹槽。
为提高电池正常使用性,所述的电芯之间设有用于吸收冲击和防止电池鼓胀的缓冲垫。
所述的正极柱和负极柱采用与正、负极耳具有较好焊接粘合性的金属材料,如铜镀镍,以提高焊接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390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柱型铁镍蓄电池用隔板
- 下一篇:一种带有散热装置的电池汇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