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市政工程用防堵塞排水井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3715.2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5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理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城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7 | 代理人: | 李大为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污井 排水井 对称设置 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 内腔 杂物 市政工程 防堵塞 回流管 排污口 提升杆 清淤 顶部设置 顶部中心 水平设置 过滤板 沉降 阻隔 堵塞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市政工程用防堵塞排水井道结构,包括集污井,且集污井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排水井,所述集污井的内腔水平设置有清淤架,所述清淤架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提升杆,所述提升杆的顶部设置有与集污井相配合的集污井盖,所述集污井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阻隔罩,所述集污井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回流管,所述集污井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回流管的上方,所述排水井的内腔设置有导污过滤板。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污井和排水井组合的方式,增加的集污井可以对落入到排水井中的杂物进行汇集,这样便于对杂物进行清理,且减少了杂物沉降到排水井的底部,造成排水井的堵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市政工程用防堵塞排水井道结构。
背景技术
市政排水井作为市政排水的咽喉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市政排水井通过与市政排水管道连通将城市内的水排出,尤其是出现强降雨时,有效避免城市发生内涝,时刻保证着城市的安全,保证市民不会发生人员损伤和财产损失。传统市政排水井通过在竖井上加装具有通水孔的盖板来实现,该种排水井在排水时,水直接经过通水孔进入竖井,再进入到市政排水管道。
通过城市道路雨水口进入城市下水,日积月累,造成城市下水堵塞。 为了减少固体垃圾通过雨水口进入下水道,造成下水管道堵塞,减少泥沙在下水道中沉积,需要从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源头控制固体垃圾和泥沙的进入,同时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道路雨水数量巨大,清理雨水口截留的固体垃圾和泥沙是一件工作量大而又繁重的劳动,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了减少城市下水道的维护成本,需要在雨水管道系统维护上提出新的方法,采用新的装置,提高作业效率,过去依靠人工,单井逐个清理和掏出泥沙的作业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市政工程用防堵塞排水井道结构,降低对排水井的清淤难度,提高了清淤效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市政工程用防堵塞排水井道结构,包括集污井,且集污井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排水井,所述集污井的内腔水平设置有清淤架,所述清淤架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提升杆,所述提升杆的顶部设置有与集污井相配合的集污井盖,所述集污井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阻隔罩,所述集污井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回流管,且集污井通过回流管与排水井相连通;
所述集污井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排污口,且排污口远离集污井的一侧与排水井相连通,所述排污口位于回流管的上方,所述排水井的内腔设置有导污过滤板;
所述排水井的顶部设置有与排水井相配合的排水井盖,所述排水井盖上开设有排水孔。
优选地,上述新型市政工程用防堵塞排水井道结构中,所述清淤架包括刮泥框,所述刮泥框的内腔设置有十字型支架和过滤网,且十字型支架的中心处与提升杆相连接,所述十字型支架位于过滤网的前侧。
优选地,上述新型市政工程用防堵塞排水井道结构中,所述刮泥框的外壁包裹有橡胶套。
优选地,上述新型市政工程用防堵塞排水井道结构中,所述阻隔罩的内腔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阻隔纱网、过滤隔网和钢丝保护网。
优选地,上述新型市政工程用防堵塞排水井道结构中,所述导污过滤板与排污口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
优选地,上述新型市政工程用防堵塞排水井道结构中,所述集污井盖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提拿槽,所述集污井盖的顶部中心处嵌合安装有标记反光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城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城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37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