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废水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5087.1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43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唐苏滇;张小颖;高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时代工程咨询设计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徐洋洋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收集装置 废水 反应沉淀池 废水收集池 清水收集池 水油分离器 过滤池 清水池 排出 清水 活性炭吸附池 活性炭吸附 废水收集 干旱地区 循环利用 依次连通 沉淀的 回流管 生活用 碳吸附 盛放 水油 申请 过滤 水资源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废水收集装置,所述的废水收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用水端、用于将用水端排出的废水进行水油分离的水油分离器、用于将水油分离器分离的废水收集的废水收集池、用于对废水收集池内的废水进行沉淀的反应沉淀池、用于对反应沉淀池内的废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池、对所述的过滤池的废水进行碳吸附的活性炭吸附池、用于盛放活性炭吸附后的清水的清水池、用于收集所述的清水池内清水的清水收集池,所述的清水收集池与所述的用水端通过回流管相连通。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建筑废水收集装置,适合在干旱地区使用,生活用的建筑废水排出后经过处理,能够循环利用,节省水资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废水收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在干旱地区使用的建筑废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能源的危机越来越加剧,人类对建筑节能越来越重视,我国政府为此制定建筑节能目标,并把建筑节能列入了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为此人类只有从少用电、少用水、少开空调、或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冬天把空调温度调低、少开照明和少用用电设备来加以节能。这些节约措施虽然节约了不少能耗,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节能问题,同时由于节电节水的要求,影响了人类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废水收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废水收集装置,所述的废水收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用水端、用于将用水端排出的废水进行水油分离的水油分离器、用于将水油分离器分离的废水收集的废水收集池、用于对废水收集池内的废水进行沉淀的反应沉淀池、用于对反应沉淀池内的废水进行过滤的过滤池、对所述的过滤池的废水进行碳吸附的活性炭吸附池、用于盛放活性炭吸附后的清水的清水池、用于收集所述的清水池内清水的清水收集池,所述的清水收集池与所述的用水端通过回流管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废水收集装置还包括一太阳能加热装置,所述的太阳能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的回流管上。
优选地,所述的回流管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的清水收集池内的水输送至所述的太阳能加热装置的第一水泵及用于将所述的太阳能加热装置内的水输送至所述的用水端的第二水泵。
优选地,所述的废水收集装置还包括用于收集所述的水油分离器分离出废油的废油收集桶,所述的废油收集桶与所述的水油分离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废水收集装置还包括一用于向所述的反应沉淀池内添加絮凝剂的絮凝剂添加装置,所述的絮凝剂添加装置与所述的反应沉淀池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废水收集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的清水池中添加消毒药物的消毒药物添加装置,所述的消毒药物添加装置与所述的清水池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废水收集装置还包括用于收集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与所述的清水池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内设置有一用于过滤雨水中杂质的滤网。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建筑废水收集装置,适合在干旱地区使用,生活用的建筑废水排出后经过处理,能够循环利用,节省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建筑废水收集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其中:1、用水端;2、水油分离器;21、废油收集桶;3、废水收集池;4、絮凝剂添加装置;5、反应沉淀池;6、过滤池;7、活性炭吸附池;8、清水池;81、消毒药物添加装置;82、雨水收集装置; 9、清水收集池;10、太阳能加热装置;101、第一水泵;102、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时代工程咨询设计管理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时代工程咨询设计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50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