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尽头线挡车器智能防撞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6426.8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16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潘君;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市瑞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3/06 | 分类号: | B61L23/06;B61H11/06;H02J7/35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华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7 | 代理人: | 张玉致 |
地址: | 132000 吉林省吉林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感器 车轮 工控机 挡车器 手持台 铁路尽头线 智能防撞系统 信号输出端 信号输入端 信号线 联接 安全设备 铁路调车作业 工作可靠性 车辆位置 辅助人工 判断信号 人为因素 智能操作 耐候性 链接 铁路 电台 检测 天气 改造 | ||
铁路尽头线挡车器智能防撞系统,属铁路尽头线安全设备,用于在铁路调车作业中用于辅助人工牵车,其包括尽头线铁路、挡车器、第一车轮磁感器、第二车轮磁感器、手持台、工控机,第一车轮磁感器、第二车轮磁感器、挡车器按设计间隔依次装在尽头线铁路上,第一车轮磁感器和第二车轮磁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工控机的信号输入端联接,工控机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手持台的信号输入端联接,采用车轮磁感器检测车辆位置,工控机判断信号后通过手持台进行智能操作自动控制,不受线路、环境、天气、电台故障、人为因素的干扰,系统的耐候性好、工作可靠性高,增加工控机用来操作手持台,可与原平调系统直接链接,改造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尽头线挡车器智能防撞系统,属铁路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阶段,铁路调车作业普遍采用无线调车灯显设备进行,该设备主要由设置在司机操作台上的机车控制器、装在车辆中制动系统的气闸管路上的排风阀和牵车员手中的手持台组成,调车作业时,位于车辆末端的牵车员目视车辆与挡车器的距离,用手持台发射紧急停车指令给机车控制器,当机车控制器收到指令后,发出紧急停车信号,司机根据该信号控制车辆停车,如司机没有停车,牵车员则立即发射排风指令给排风阀,对车辆进行排风,强制车辆制动,无线调车灯显设备为保证调车安全、提高调车效率、减轻调车人员劳动强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调车作业中,由于受线路、环境、天气、电台故障、作业人员间断瞭望、应急处置不当等诸多因素影响,很容易造成调车作业冲撞脱轨事故。随着铁路安全运输工作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铁路全面提速的形势下,如何保证铁路尽头线安全已成为重点,其调车作业为重中之重。为避免调车冲撞事故发生,增强调车作业安全风险控制,研发一套综合性尽头线安全防护装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尽头线挡车器智能防撞系统,该系统在铁路调车作业中用于辅助人工牵车,该系统耐候性好、工作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铁路尽头线挡车器智能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尽头线铁路(12)、挡车器(10)、第一车轮磁感器(15)、第二车轮磁感器(13)、手持台(16)、工控机(8),其中,第一车轮磁感器、第二车轮磁感器、挡车器按设计间隔依次装在尽头线铁路上,第一车轮磁感器和第二车轮磁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11)与工控机的信号输入端联接,工控机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手持台的信号输入端联接。
第一车轮磁感器输出的相邻信号间具有时间间隔,第二车轮磁感器输出的相邻信号间具有时间间隔,上述时间间隔为10~80分钟。
所述的工控机包括时钟模块,时钟模块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工控机的信号输入端联接。
所述的第一车轮磁感器和第二车轮磁感器是有源磁钢车轮传感器。
车轮磁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和工控机的信号输入端之间采用光电耦合元件进行以光为媒介的电信号传输。
所述的挡车器上安装有扬声器(9),扬声器的音频输入端通过音频线与工控机的音频输出端联接。
所述的挡车器上安装有指示灯(5),指示灯的信号输入端通过信号线与工控机的信号输出端联接。
还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7)和蓄电池(6),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电输出端通过电线与蓄电池的电输入端电联接,蓄电池的电输出端通过电线与装在挡车器和尽头线铁路上的用电设备电联接。
所述的挡车器包括土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市瑞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市瑞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64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