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计量校准仪器和计量校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8850.6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5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梁琼崇;李升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赛宝计量检测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G01R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付建军 |
地址: | 5113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负载 电感 计量 校准 棒芯 电阻 计量校准系统 本实用新型 屏蔽外壳 校准仪器 接线柱 管芯 导线电连接 电感线圈 电阻串联 电阻线圈 分布参数 有效控制 第一端 接线 绕制 调试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计量校准仪器和计量校准系统。该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包括:负载棒芯;以及屏蔽外壳,所述负载棒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电连接至所述屏蔽外壳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其中,所述负载棒芯包括:管芯;电阻;以及电感,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串联,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分别通过将电阻线圈和电感线圈分开绕制在所述管芯上而制成。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既方便模拟负载的调试,又可以使模拟负载的结构紧凑,减少模拟负载的电阻和电感之间的中间接线,从而可以有效控制该模拟负载的分布参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校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计量校准仪器和计量校准系统。
背景技术
国标/ISO标准《GB/T 21437.2-2008/ISO 7637-2:2004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实际上已被国内外的道路车辆生产企业广泛采用,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和统一性,标准建议所采用的试验系统必须进行量值溯源校准,校准时应使用具有规定参数的模拟负载。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标准电阻器和标准电感器组成模拟负载的接线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标准电阻器101一般采用功耗200W以上,重量约8kg的大功率标准电阻器,而标准电感器102需要采用大功耗标准电感,目前没有市售产品,必须自制。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现有模拟负载100存在标准电阻器101和标准电感器102之间电连接的中间接线103。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模拟负载至少具有以下缺点:(1)由于采用较多中间接线,从而导致该模拟负载的分布参数(如分布电容、残留电感、引线电阻等)无法控制,标准要求的电感值和电阻值无法满足;(2)使用不方便。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满足标准要求的电感值和电阻值并且使用方便的校准用模拟负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计量校准仪器以及计量校准系统,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较多中间接线而导致的分布参数无法有效控制、且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包括:负载棒芯;以及屏蔽外壳,所述负载棒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电连接至所述屏蔽外壳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其中,所述负载棒芯包括:管芯;电阻;以及电感,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串联,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分别通过将电阻线圈和电感线圈分开绕制在所述管芯上而制成。
优选地,所述负载棒芯还包括:第一固紧件,设置于所述电阻线圈的第一端;第二固紧件,设置于所述电阻线圈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感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固紧件和所述第二固紧件配置为将所述电阻线圈固定于所述管芯上;以及第三固紧件,设置于所述电感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固紧件和所述第三固紧件配置为将所述电感线圈固定于所述管芯上;其中,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通过所述第二固紧件串联。
优选地,所述管芯采用陶瓷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电阻线圈通过将康铜电阻丝绕制在所述管芯的第一部分上而制成。
优选地,所述电感线圈通过将纯铜漆包线绕制在所述管芯的第二部分上而制成。
优选地,所述负载棒芯还包括:两个支撑夹紧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管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配置为将所述负载棒芯固定于所述屏蔽外壳内。
优选地,所述屏蔽外壳包括底部基板、前面板、后面板、上盖板、左侧基板、右侧基板和支撑柱;其中,所述支撑柱和所述负载棒芯固定于所述底部基板上;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上盖板、所述左侧基板和所述右侧基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赛宝计量检测中心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赛宝计量检测中心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88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磁灵敏度三维检定系统
- 下一篇:一种谐波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