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杠杆式煤岩长期蠕变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8989.0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0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蒋邦友;顾士坦;王荣超;丁可;魏宝贞;刘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6 | 分类号: | G01N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郑燕飞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蠕变试验装置 驱动齿轮 杠杆式 煤岩 推杆 本实用新型 活塞 导向齿轮 后支撑杆 支撑立板 轴承安装 上端 齿条 下端 活动连接有 并排固定 齿合连接 顶部表面 前支撑杆 试验配重 试验周期 载荷结构 载荷偏移 导向板 导向圈 多级式 反力架 后摆臂 加压头 前摆臂 前端部 上表面 悬挂孔 转动轴 砝码盘 吊挂 加载 绕过 底座 绳子 链条 侧面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杠杆式煤岩长期蠕变试验装置,其中底座的上表面并排固定安装有反力架、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导向板的顶部表面设置有导向圈;推杆的下端连接有活塞;活塞的下端连接有加压头;第一支撑立板的上端通过第一轴承安装有驱动齿轮;第二支撑立板的上端通过第二轴承安装有导向齿轮;推杆的侧面上固定有齿条;齿条与驱动齿轮之间相齿合连接;前、后支撑杆分别通过前、后转动轴活动连接有前、后摆臂;链条依次绕过驱动齿轮、导向齿轮后与前摆臂的前端部相连接;悬挂孔通过绳子吊挂有砝码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试验配重简便、多级式载荷结构、试验加载稳定可靠、试验周期缩短且可避免载荷偏移的杠杆式煤岩长期蠕变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杠杆式煤岩长期蠕变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浅部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煤炭资源开采逐步向深部转移,深部高地应力作用下煤岩体表现出强蠕变特性,导致巷道围岩易发生流变大变形破坏。因此,开展深部煤岩体长期蠕变试验研究,探究煤岩的蠕变破坏特性,对于认真深部巷道围岩流变失稳机理,改善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煤岩体蠕变特征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由于围岩流变的长期性和持久性,岩石蠕变试验一般耗时较长,常用的岩石伺服试验系统难以实现很长时间的保载,且对试验设备的损耗也较大。基于杠杆原理的蠕变试验装置可以很好的克服上述困难,得到了国内众多学生的关注和应用。
在现有技术中,“一种杠杆式蠕变试验机”公开了一种杠杆式蠕变试验机,主要用于开展试样的拉伸蠕变试验,可以保证对试样的长时间蠕变测试,但是由杠杆加载原理可知,采用杠杆加载时,随着试样变形的增大,杠杆加载点的下移会导致载荷偏移的现象,进而导致试验结果产生较大误差,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没有克服这一点,且上述实用新型采用一级杠杆,对载荷的放大倍数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试验配重简便、多级式载荷结构、试验加载稳定可靠、试验周期缩短且可避免载荷偏移的杠杆式煤岩长期蠕变试验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杠杆式煤岩长期蠕变试验装置,包括底座、反力架、前支撑杆、后支撑杆、中空层、第一支撑立板、第二支撑立板、固定螺栓、导向板、导向圈、推杆、活塞缸、试验台、活塞、加压头、试件、驱动齿轮、导向齿轮、第一轴承、第二轴承、齿条、链条、前转动轴、前摆臂、后转动轴、后摆臂、悬挂孔、绳子、砝码盘和凸块,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并排固定安装有反力架、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反力架的下部为中空层;所述反力架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支撑立板和第二支撑立板;所述导向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在所述反力架的上部;所述导向板的顶部表面设置有导向圈;所述导向圈内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下端连接有活塞;所述反力架的内部设置有活塞缸;所述活塞滑动安装在所述活塞缸内;所述活塞的下端连接有加压头;所述活塞缸的正下方设置有试验台;所述试验台上放置有试件;所述第一支撑立板的上端通过第一轴承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第二支撑立板的上端通过第二轴承安装有导向齿轮;所述推杆的侧面上固定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相齿合连接;所述前支撑杆通过前转动轴活动连接有前摆臂;所述后支撑杆的顶端通过后转动轴连接有后摆臂;所述链条依次绕过驱动齿轮、导向齿轮后与前摆臂的前端部相连接;所述后摆臂通过前端部表面设置的凸块与所述前摆臂的末端底部相撬动接触连接;所述后摆臂的末端设置有悬挂孔;所述悬挂孔通过绳子吊挂有砝码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撑立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板的高度,所述前支撑杆的高度大于所述后支撑杆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侧壁均设置有上弧形滑轨,所述前摆臂和后摆臂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下弧形滑轨,所述上弧形滑轨的下表面与下弧形滑轨的上表面相互滑动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89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强度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生产黄铜锭用的试验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