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断管易旋出的管件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53706.1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3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真林;刘科伶;徐旭;彭婉琳;张金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F16L15/08 | 分类号: | F16L1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赵正寅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状凸起 管体 旋出 管件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 管体内侧壁 管道连接技术 等距分布 内螺纹管 轴向平行 内侧壁 外侧壁 外螺纹 着力点 残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的断管易旋出的管件连接结构,属于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端部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管体的端部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条状凸起,所述条状凸起与管体的轴向平行,条状凸起等距分布在管体内侧壁圆周上。本实用新型的管体内侧壁设置有条状凸起,断管发生后,能够为拧出工具提供着力点,方便将断管残留部分旋出,进而最大限度避免与之连接的内螺纹管遭到损坏,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管易旋出的管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管件基本都是采用螺纹结构连接,然而外螺纹管件的螺纹处管壁较薄,容易断裂。断裂后的残留部分嵌在另一根管内,非常不容易取出。现有的方式是采用扩张器从残留管的内侧壁将残留管顶紧,然后靠摩擦力对残留管施加扭矩旋出。然而为了能够达到足够的摩擦力,在摩擦系数一定的时候就只能增加顶紧力,顶紧力过大容易损坏内螺纹管,危险性非常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管易旋出的管件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断管易旋出的管件连接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端部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管体的端部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条状凸起,所述条状凸起与管体的轴向平行,条状凸起等距分布在管体内侧壁圆周上。
优选的,所述条状凸起的其中一侧面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管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条状凸起的另一侧面与管体内侧壁垂直。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横截面为弧形,加强筋的外表面内切于管体的内侧壁。
断管易旋出的管件连接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端部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管体的端部内侧壁开设有至少两个条状卡槽,所述条状卡槽与管体的轴向平行,条状卡槽等距分布在管体内侧壁圆周上。
优选的,所述条状卡槽其中一侧面的横截面为弧形,条状卡槽的另一侧面与管体内侧壁垂直。
断管易旋出的管件连接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端部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管体的端部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条状凸起,所述条状凸起与管体的轴向平行,条状凸起等距分布在管体内侧壁圆周上;所述管体的端部内侧壁开设有条状卡槽,所述条状卡槽与管体的轴向平行;每个条状凸起的其中一侧都设有一个条状卡槽,条状凸起与条状卡槽相接。
优选的,所述条状凸起与条状卡槽相接的侧面与管体的内侧壁垂直,条状凸起的另一侧面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管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条状卡槽与条状凸起相接的侧面与管体的内侧壁垂直,条状卡槽另一侧面的横截面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横截面为弧形,加强筋的外表面内切于管体的内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管体内侧壁设置有条状凸起,断管发生后,能够为拧出工具提供着力点,方便将断管残留部分旋出,进而最大限度避免与之连接的内螺纹管遭到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管体内侧壁设置有条状卡槽,断管发生后,能够为拧出工具提供着力点,方便将断管残留部分旋出,进而最大限度避免与之连接的内螺纹管遭到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C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37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接式铜管组件
- 下一篇:一种双层密封刹车油管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