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食道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53725.4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05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汝环;王信群;徐明安;曹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273 | 分类号: | A61B1/273;A61B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1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弧板 金属环 食道管 本实用新型 铰接轴 前端面 食道镜 异物 气囊 两组 轴对称布置 摄像头 手柄 彼此平行 充放气阀 弹性气囊 二次损伤 患者食道 铰接布置 气囊连接 同轴布置 外部气源 医疗用具 有效减少 充放气 前端处 手柄处 延伸端 连通 垂直 取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食道镜。本装置包括手柄以及食道管,食道管的延伸端处同轴布置金属环;金属环的相对远离食道管的前端面处布置半弧板,半弧板为两组且沿金属环轴线而轴对称布置,两组半弧板的后端分别通过一根铰接轴而铰接布置于金属环的前端面处,两根铰接轴彼此平行且均垂直于金属环轴线;两半弧板的两相邻弧端均分别通过一组充放气囊连接彼此,充放气囊依靠第一充放气管路而经由手柄处设置的第一充放气阀连通至外部气源;充放气囊为扇形的弹性气囊;半弧板的前端处布置摄像头。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而操作简便快捷,可在提升异物取出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取大尺寸异物时对患者食道的二次损伤状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食道镜。
背景技术
生活中常会出现饮食不慎、酒醉和昏迷时误咽、企图自杀或儿童嬉戏时误吞异物等情况,随之造成异物进入食道,而异物的类型则囊括了矿物、鱼刺甚至刀片等。现有临床中食道异物的取出,是利用食道镜经口在食道明视的情况下通过异物钳或导丝夹取,使用的食道镜结构为直径均一的金属管。使用时,将食道镜直接插入患者食道,并配合异物钳或导丝等工具协同取出异物。上述现有操作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食道镜作为直径均一的金属管,是刚性的,而患者食道结构为自然生理弯曲,导致食道镜强行插入患者食道时容易造成对食道壁的二次损伤。其次,很多时候患者所吞咽的异物尺寸往往较大,如大块的骨片甚至鱼刺等,该类异物长度比食道孔径更大,不仅异物夹取后无法顺利通过食道镜的管腔,同时如强行随食道镜一同拽出则会进一步割裂和损伤患者的食道壁,因此大都数情况下都需行开胸手术,这显然会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投入和手术风险。最后,食道明视的情况下,是需要医生通过头灯补充光源后目视食道镜内的镜片,从而通过镜片折射光线进入食道内方可操作的。实际使用时,受光线折射角度、镜片大小以及食道管管腔尺寸影响,观测极其麻烦,更别说食道管管腔同时还兼用于伸入异物钳或导丝之用,从而给实际操作带来极大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电子食道镜,其构造简单而操作简便快捷,可在提升异物取出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取大尺寸异物时对患者食道的二次损伤状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食道镜,包括可供操作的手柄以及由手柄处向患者食道内延伸的食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食道管的延伸端处同轴布置金属环,金属环与食道管的管腔彼此连通而共同构成供导丝穿行的穿行腔;金属环的相对远离食道管的前端面处布置半弧板,半弧板为两组且沿金属环轴线而轴对称布置,两组半弧板的后端分别通过一根铰接轴而铰接布置于金属环的前端面处,两根铰接轴彼此平行且均垂直于金属环轴线;两半弧板的两相邻弧端均分别通过一组充放气囊连接彼此,充放气囊依靠第一充放气管路而经由手柄处设置的第一充放气阀连通至外部气源;所述充放气囊为扇形的弹性气囊,以使得当充放气囊充气时可使两组半弧板彼此作铰接展开动作,且当充放气囊放气时可依靠充放气囊的弹性回复力而牵拉两组半弧板重新复位;半弧板的前端处布置用于适时观察食道内情况的摄像头。
优选的,由半弧板的前端面而向半弧板的外壁处延伸状的覆设有一层气囊膨胀层,气囊膨胀层与摄像头所在位置间彼此避让;所述气囊膨胀层沿半弧板周向延伸至半弧板的两弧端处,气囊膨胀层依靠第二充放气管路而经由手柄处设置的第二充放气阀连通至外部气源,以使得气囊膨胀层在充气时可相对金属环而作径向膨胀动作。
优选的,所述食道管由直接固定于手柄处的尾管、用于首先碰触患者食道的头管以及同轴衔接头管及尾管的连接管三部分组成;所述尾管外形呈直管套状,尾管包括上述金属环及半弧板;所述连接管为由内层的波纹软管和外层的弹性软管构成的双层复合管;所述波纹软管内夹设有气囊腔,气囊腔依靠第三充放气管路而经由手柄处设置的第三充放气阀连通至外部气源,以使得波纹软管的气囊腔充气时连接管整体可产生轴向伸缩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37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