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肘关节骨折复位钳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56115.X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2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殷照阳;殷建;霍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照阳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钳喙部 枢轴 钳柄 克氏针 肘关节 骨折复位钳 球形尖端 握持部 自由端 植入 尺骨冠状突骨折 克氏针导向器 本实用新型 骨科疾病 枢转连接 骨折块 穿针 套筒 骨折 治疗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肘关节骨折复位钳,包括:通过一枢轴枢转连接的第一钳柄及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柄相对于枢轴的前端为第一钳喙部,相对于枢轴的后端为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二钳柄相对于枢轴的前端为第二钳喙部,相对于枢轴的后端为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钳喙部与第二钳喙部均呈弧形,第一钳喙部的弧度小于第二钳喙部,第一钳喙部的弯曲半径大于第二钳喙部;第一钳喙部的自由端设有一球形尖端,第二钳喙部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球形尖端配合的一克氏针套筒。主要用于辅助骨科疾病治疗中,肘关节骨折脱位术中克氏针的植入准确的位置,从而使克氏针导向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植入克氏针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块,避免因反复穿针导致的骨折块粉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手术外科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肘关节骨折复位钳。
背景技术
肱尺关节是肘关节稳定性最为重要的结构,尺骨冠状突是肱尺关节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冠状突骨折对于肘关节稳定性影响较大。
正常成人冠状突平均高度、宽度、厚度、滑车切迹开口纵径分别为17.55mm,21.52mm,8.05mm,20.08mm,冠状突骨折块就更小,这就导致了术中复位骨折块后,从尺骨背侧向掌侧盲穿克氏针固定冠状突骨折块难度较大,术中可能会出现反复多次的克氏针固定过程,而多次穿针易导致冠状突骨折块彻底粉碎,由此造成骨折的医源性损伤,会延长了手术时间,并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并发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肘关节骨折复位钳,主要用于辅助骨科疾病治疗中,肘关节骨折脱位术中克氏针的植入准确的位置,从而使克氏针导向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植入克氏针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块,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避免因反复穿针导致的骨折块粉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肘关节骨折复位钳,包括:
通过一枢轴枢转连接的第一钳柄及第二钳柄;
所述第一钳柄相对于枢轴的前端为第一钳喙部,相对于枢轴的后端为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二钳柄相对于枢轴的前端为第二钳喙部,相对于枢轴的后端为第二握持部;
所述第一钳喙部与第二钳喙部均呈弧形,第一钳喙部的弧度小于第二钳喙部,第一钳喙部的弯曲半径大于第二钳喙部;
第一钳喙部的自由端设有一球形尖端,第二钳喙部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球形尖端配合的一克氏针套筒。
进一步第,所述克氏针套筒的规格为1.5mm/2.0mm(内、外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以枢轴枢转至一配合工位时,所述球形尖端与克氏针套筒形成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克氏针套筒的端面形成锯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喙部的弧度为95°至125°,所述第二钳喙部的弧度为180°至26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喙部的弯曲半径为第二钳喙部弯曲半径的1.2倍至1.8倍。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调节杆,所述第二握持部开设一通孔,所述调节杆穿过该通孔,且一端固接于第一握持部接近第二握持部的一侧;
所述调节杆的表面形成有一段外螺纹,一调节螺母通过与外螺纹旋合套设于该调节杆,并位于第二握持部远离第一握持部的一侧。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现有医疗设备夹持复位钳基础上,在一侧钳子尖端添加克氏针套筒,同时套筒接触骨面一端锯齿化处理,增加与骨面接触摩擦力从而增加夹持稳定性,另一侧钳子尖端球形化处理,增加夹持冠状突骨块的稳定性。通过调节杆,能够在不同夹持程度保持夹持力度。钳子两侧力臂弧度设计不对称,弧度较小的一侧利于方便放入伤口内,固定冠状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照阳,未经殷照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61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