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轨下吸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59207.3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7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冯青松;张运来;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330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高 本实用新型 吸振结构 扣压 螺栓 调整轨道 轨道结构 吸振效果 受压部 形位 轨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轨下吸振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上部受压部、下部支持部和中间调高部,通过轨道结构中常用的螺栓扣压。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调高部分,通过增加和减少中间调高部的个数,以达到调整轨道高度的要求,使得满足轨道几个形位的要求,通过紧密扣压,使得吸振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中部件结构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在地铁和铁路轨道结构中的一种新型的轨下吸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日新月异,轨道交通不仅缓解了城市公交的压力,也提高了市民出行舒适度,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然而在投入运营后,轨道交通系统不可避免地给城市环境带来振动和噪声等问题,不但影响乘客和轨道沿线人们正常生活,也会引起有关设备和结构以及周边建筑物的疲劳损坏,缩短使用寿命。通过改变轨道系统结构,设计新型轨下吸振结构是解决这种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现有的轨道结构只是通过扣件将钢轨扣压在轨道板上,通过轨道板将车轮荷载均匀的传递至下部结构。对轮轨激励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并未对振动传播路径和能量加以抑制和吸收。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需要一种新型的轨下吸振结构来弥补现有的轨道结构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实用新型了一种新型的轨下吸振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部受压部、下部支持部和中间的调高部。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上部受压部为一在上表面圆心开有凹槽的圆柱体,下表面有与凹槽部分相同尺寸的突起,其中上部受压部表面应尽可能平整光滑,以保证与轨道的完好接触。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下部支持部为一在上表面圆心开有凹槽的圆柱体,与上部受压部突起部分尺寸相同,下表面平整。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中间调高部为一圆环,内径和上部受压部凹槽尺寸相同。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受压部、下部支持部和中间的调高部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受压部、下部支持部和中间调高部均为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为θ凝胶。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结构为环形姐妹结构,具体为相同的两半环结构,在两半环结构接触部分为紧密扣压在一起的齿槽结构。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在下部支撑部的上表面形成一个环形凹槽或凸起,用于与中间调高部下表面上形成的环形凸起或凹槽配合,在中间调高部的上表面形成环形凹槽或凸起,用于与其上面的中间调高部的下表面形成的环形凸起或凹槽配合,在上部受压部下表面形成环形凸起,用于与其相邻的中间调高部上表面的环形凹槽或凸起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保持现有的轨道结构的将车轮荷载均匀的传递至下部结构优点的前提下,又可以起到吸收轮轨激励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的作用。
2、为了满足轨道几何形位的要求,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调高部分,通过增加和减少中间调高部的个数,以达到调整轨道高度的要求,使得满足轨道几个形位的要求,通过紧密扣压,使得吸振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振结构在轨道结构中的安放位置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振结构在轨道结构中的安放位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振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间调高部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吸振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吸振结构另一方案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9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型预制混凝土轨道板
- 下一篇:一种嵌入式轨道板及其轨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