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防用排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61094.0 | 申请日: | 2018-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7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姚铁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管接头 污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 消防车本体 出水管口 法兰连接 横向支板 快速接头 排水装置 内插杆 排水箱 支撑板 隔板 消防 管道支架 空心方管 纵向放置 左右两侧 出水口 给排水 后车厢 铰接件 进水口 铰接 内插 尾端 对称 积水 排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防用排水装置,包括消防车本体,所述消防车本体的后车厢的尾端设有给排水箱,所述给排水箱内隔板的顶部设有污水管道泵,所述污水管道泵的进水口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一弯管接头,所述污水管道泵的出水口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二弯管接头,所述第一弯管接头的出水管口连接有第一快速接头,且第二弯管接头的出水管口连接有第二快速接头,所述给排水箱腔的底部设有横向支板,所述横向支板通过铰接件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对称设有两个纵向放置的H形固定架,所述H形固定架左右两侧的空心方管内插接有内插杆,所述内插杆的顶部设有半圆形的管道支架。本实用新型便于对路面的积水进行排水,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用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型商业、交通枢纽、地下工程的发展,如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地下铁路、隧道、车库等建筑排水距离长、位置低,局部发生火灾时进行消防灭火时产生的排水影响到整个建筑运营。为保持现代建筑的商业连续性,减少灭火产生水渍损失,快速恢复生产,消防排水问题也被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现有的技术无法对消防装置进行快速搬运,需要人工搬运,造成了消防工作效率慢。。
所以,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对消防装置进行快速搬运,公开号为“CN206979879U”的一种消防给水排水装置,该消防给水排水装置,包括移动推车、电控柜、排水泵、快速接头、散热孔、发动机烟囱、照明灯、照明灯架、加油口、活动百叶、柴油发动机、启动开关、推车把手、固定铁板、升降调整支架、防滑地脚、固定槽杠、车轮挡水罩、实心轮胎。
对于上述该消防给水排水装置,通过固定槽杠固定在移动推车上方,通过推车把手就可以推动实心轮胎带动消防装置整体进行快速移动,虽然加快了搬运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较为明显的缺陷:使用范围受限,不能应用于消防车上,对于路面上具有一定深度的积水无法处理,为路面积水的处理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用排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防用排水装置,包括消防车本体,所述消防车本体的后车厢的尾端设有给排水箱,所述给排水箱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设有污水管道泵,所述污水管道泵的底部螺接于水泵底座减振器上,所述水泵底座减振器固定设于隔板上,所述污水管道泵的进水口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一弯管接头,所述污水管道泵的出水口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二弯管接头,所述第一弯管接头的出水管口连接有第一快速接头,且第二弯管接头的出水管口连接有第二快速接头,所述给排水箱腔的底部设有横向支板,所述横向支板通过铰接件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对称设有两个纵向放置的H形固定架,所述H形固定架为三个空心方管一体成型构成,所述H形固定架左右两侧的空心方管内插接有内插杆,所述内插杆的顶部设有半圆形的管道支架。
优选的,所述给排水箱的后侧开口处设有卷帘门。
优选的,所述污水管道泵的型号为GW型的80-43-13-3管道泵。
优选的,所述水泵底座减振器的型号为ZTA-120阻尼弹簧减震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管接头和第二弯管接头均为90°的弯管,所述第一弯管接头通过第一快速接头连接有吸水管,所述吸水管上设有旋流防止器,所述吸水管的出水管口与第三快速接头相接通。
优选的,所述横向支板的高度与给排水箱后侧卷帘门的门槛高度相等。
优选的,两个H形固定架前侧的空心方管分别垂直设于第一快速接头以及第二快速接头的底部。
具体的,所述内插杆与空心方管之间通过紧固螺杆固定插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未经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610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