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白蚁诱捕清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62788.6 | 申请日: | 201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5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聂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永盛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4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捕器 白蚁 诱捕 内箱 焊接 本实用新型 清除装置 集虫箱 夹片 支架 转动 安装板固定 底板 步进电机 弹簧连接 内箱外壁 轴承转动 安装板 固定杆 箱外壁 中心处 拉杆 套接 错位 电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白蚁诱捕清除装置,包括诱捕器外箱,所述诱捕器外箱外壁开设有第一诱孔,所述诱捕器外箱下方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焊接有底板,所述诱捕器外箱底部通过安装板固定有集虫箱,所述安装板的一侧通过弹簧连接有夹片,所述夹片的一侧中心处焊接有拉杆,所述集虫箱内部通过固定杆连接有电网,所述诱捕器外箱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诱捕器内箱。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通过诱捕器外箱和诱捕器外箱相互套接,并且在诱捕器外箱和诱捕器内箱外壁开设有用于引导白蚁进入的第一诱孔和第二诱孔,当步进电机转动带动诱捕器内箱转动时,第一诱孔和第二诱孔错位,诱捕器内箱中白蚁落入集虫箱内,使得该装置的诱捕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蚁捕杀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白蚁诱捕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白蚁危害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三峡库区和我国南方地区,受害的建筑物达到50%以上,广东10年以上的堤坝水库90%受害,农林作物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山区新种甘蔗常遭受白蚁蛀蚀,严重地影响影响蔗糖的产量,水库堤坝的土栖白蚁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但由于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律,土白蚁在我国的发生危害最为严重。
然而传统的白蚁诱杀装置结构简单,在诱杀效率较低,诱捕的白蚁也容易逃出,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一体式白蚁诱捕清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白蚁诱捕清除装置,包括诱捕器外箱,所述诱捕器外箱外壁开设有第一诱孔,所述诱捕器外箱下方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焊接有底板,所述诱捕器外箱底部通过安装板固定有集虫箱,所述安装板的一侧通过弹簧连接有夹片,所述夹片的一侧中心处焊接有拉杆,所述集虫箱内部通过固定杆连接有电网,所述诱捕器外箱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诱捕器内箱,所述诱捕器内箱外壁开设有第二诱孔,所述诱捕器外箱顶部螺栓连接有外箱盖,所述外箱盖上方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通过转轴与诱捕器内箱顶部螺栓固定的内箱盖连接,所述内箱盖下方焊接有诱饵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架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架关于诱捕器外箱竖直中心线相互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诱捕器外箱的内径大小与诱捕器内箱的外径大小一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诱捕器内箱底部中心处开设有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诱孔和第二诱孔的内径大小相同,且第一诱孔和第二诱孔数量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夹片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夹片关于集虫箱竖直中心线相互对称。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该装置中集虫箱通过夹片进行固定夹持,使得集虫箱的安装和拆卸方便,方便定期对集虫箱内部进行清理,便于二次使用,其次,该装置通过诱捕器外箱和诱捕器内箱相互套接,并且在诱捕器外箱和诱捕器内箱外壁开设有用于引导白蚁进入的第一诱孔和第二诱孔,当步进电机转动带动诱捕器内箱转动时,第一诱孔和第二诱孔错位,诱捕器内箱中白蚁落入集虫箱内,使得该装置的诱捕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一体式白蚁诱捕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一体式白蚁诱捕清除装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虫箱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永盛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永盛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627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灰茶尺蛾诱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埋式白蚁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