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少静电伤害的防割色织布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65794.7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3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应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台市兴源色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3/24;B32B15/02;B32B15/14;B32B27/02;B32B27/12;B32B27/28;B32B27/36;B32B3/08;B32B33/00;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22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表面 镀银纤维层 竹炭纤维层 色织布 下底面 防割 本实用新型 静电伤害 聚苯胺层 表面层 底面层 有效减少 静电 下表面 苯胺 电丝 伤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少静电伤害的防割色织布,包括表面层、竹炭纤维层、镀银纤维层、聚苯胺层、引电丝以及底面层;所述竹炭纤维层上表面与所述表面层下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镀银纤维层上表面与竹炭纤维层下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镀银纤维层下底面与所述聚苯胺层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苯胺层下表面与所述底面层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减少色织布上静电带来的伤害,且具有防割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色织布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减少静电伤害的防割色织布。
背景技术
静电现象主要是由于物体摩擦(接触—分离)或感应产生的,产生静电后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造成生产和生活中的静电干扰。生活中,带有异性电荷的灰尘会因静电附着在织物表面,上衣和裤子为不同材料时,不同极性的电荷造成相互吸引,出现衣服和衣服相互纠缠、衣服对人体纠缠的现象。在纺织纤维加工过程中,因纤维与纤维、纤维与机器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使纤维在加工通道中产生缠、挂、堵等现象,严重影响成纱质量。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消除因静电产生的重大事故提供有利条件,并为解除生产、工作中因静电产生的所有困扰,需要研制一种一般化纤产品所没有的防静电特性,且具有相对永久性和稳定性的色织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减少静电伤害的防割色织布,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减少色织布上静电带来的伤害,且具有防割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减少静电伤害的防割色织布,包括表面层、竹炭纤维层、镀银纤维层、聚苯胺层、引电丝以及底面层,所述竹炭纤维层是多孔性材料制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收大量的水分,使色织布不易产生静电,且已经产生的静电比较容易逸散;所述镀银纤维层中的银纤维具有抗菌导电作用,静电荷逸散能力较强;所述聚苯胺层具有较低的电阻率,能很好起到导电的作用;所述竹炭纤维层上表面与所述表面层下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镀银纤维层上表面与竹炭纤维层下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镀银纤维层下底面与所述聚苯胺层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苯胺层下表面与所述底面层上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层与底面层是由涤纶长丝通过经、纬向嵌织而成,单一的经向或者纬向嵌织的方式所得到色织布防静电效果不如通过经向和纬向结合嵌织的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层与底面层的纬向密度为100-140根/10cm,当纬向密度达到100根/10cm时,随纬向密度的增大,防静电性也愈显著,但当超过140根/10cm时,防静电性能基本保持不变,且纬向密度越高,制作工艺难度越高,因此纬向密度为100-140根/10cm时最符合生产使用的需要。
进一步地,所述镀银纤维层和竹炭纤维层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即增加了导电层的通透性,使色织布更加透气轻盈,也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层与底面层通过引电丝相连接,导电线能将表面层与底面层所产生的电荷集中引向镀银纤维层、聚苯胺层与竹炭纤维层中进行静电逸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聚苯胺层,通过提高高聚物表面电导率使高聚物材料迅速放电可防止静电的积聚,和镀银纤维层共同作用,大幅度增强了静电荷的逸散速率,再加上竹炭纤维层的吸水性能,直接从根源减少了静电的产生。
(2)、本实用新型底面层和表面层均由涤纶长丝通过经、纬向嵌织而成,具有较好的防静电性能,即不易产生静电,对已经产生的静电比较容易逸散,且纬向密度为100-140根/10cm时能达到最好的防静电效果。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网状结构的镀银纤维层与竹炭纤维层,有效的提高了色织布的防割性,使色织布更加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台市兴源色织有限公司,未经东台市兴源色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657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编织碳碳复合材料板
- 下一篇:一种可洗式硅藻土除湿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