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原色生态针织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71232.3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95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甄丽;王瑞玲;刘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事基材料(青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4 | 分类号: | D04B1/14;D02G3/36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徐海鹏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纱线线圈 针织面料 包芯纱 包覆 芯纱 原色 本实用新型 外层纱 涤纶长丝 羊绒纱线 保暖性 刺痒感 防静电 中间层 最里层 最外层 亲肤 双股 吸湿 生态 衣物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原色生态针织面料,包括第一纱线线圈和第二纱线线圈;第一纱线线圈为包芯纱,所述第二纱线线圈为双股纱;第一纱线线圈包括芯纱、包覆纱和外层纱,其中芯纱处于包芯纱最里层,包覆纱处于包芯纱中间层,外层纱处于最外层;芯纱为涤纶长丝;包覆纱为羊绒纱线。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有保暖性好、防静电的作用,且具有亲肤、吸湿,制成的衣物无刺痒感产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料,具体是指一种原色生态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分为纬编(weft knitted fabric)和经编(warp knitted fabric)。目前,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里料,家纺等产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针织面料,有以下缺陷:保暖性好的针织面料主要采用纯棉、羊毛、腈纶等制成,然而纯棉、羊毛、腈纶制成的针织面料亲肤性差,容易产生刺痒感,致使皮肤产生过敏、发红等症状;同时由于吸湿性较差,非常容易产生静电,给人面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原色生态针织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原色生态针织面料,包括第一纱线线圈和第二纱线线圈;所述第一纱线线圈为包芯纱,所述第二纱线线圈为双股纱;所述第一纱线线圈包括芯纱、包覆纱和外层纱,其中所述芯纱处于包芯纱最里层,所述包覆纱处于包芯纱中间层,所述外层纱处于最外层;所述芯纱为涤纶长丝;所述包覆纱为羊绒纱线;所述外层纱由纤维素纤维组成。
优选的,所述芯纱1.3直径为20-45μm,可以保证面料的强力。
优选的,所述第二纱线线圈是由纯棉纱线与纤维素纤维纱线并线捻合成的双股纱;所述双股纱捻度为500-800捻/米。
优选的,所述纯棉纱线纤度为35-45D,所述纤维素纤维纱线纤度为20-35D。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素纤维中分布有石墨微片。
优选的,所述石墨微片厚度为50-150nm;所述砭石纳米颗粒直径为50-300nm。
进一步的,所述芯纱中分布有砭石纳米颗粒,所述砭石纳米颗粒占芯纱体积的0.5-2%。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微片的体积占纤维素纤维体积的1.5-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有保暖性好、防静电的作用,且具有亲肤、吸湿,制成的衣物无刺痒感产生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纱线线圈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纱线线圈的放大图。
图中所示:
1-第一纱线线圈,2-第二纱线线圈,1.1-外层纱,1.2-包覆纱,1.3-芯纱,2.1-纯棉纱线,2.2-纤维素纤维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事基材料(青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百事基材料(青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712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