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交换器及冷冻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76191.7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2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徐锡崑;郭志宏;严士钧;郑志云;黄玮瑄;林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8F1/32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郑特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排 鳍片 第一流体 第二流体 热交换器 穿设 热交换 冷冻循环装置 一体成型结构 设备成本 有效回收 流体管 冷能 | ||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多个鳍片、至少一第一流体管排及至少一第二流体管排。每一鳍片为一体成型结构,每一鳍片各具有至少一第一部位及至少一第二部位,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相连接。第一流体管排穿设于多个所述鳍片的第一部位上,第一流体管排可输送第一流体,第二流体管排穿设于多个所述鳍片的第二部位上,该第二流体管排可输送第二流体。第一流体管排及第二流体管排之间通过多个所述鳍片进行热交换。由此,可针对热交换器冷能有效回收,且使设备成本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及冷冻循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热能与冷能更能有效回收而不浪费的热交换器及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热泵热水器使用时几乎只取用位于冷凝器热侧端的能量,达到使用热水的目的,但在蒸发器端的冷能往往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没有经过任何回收,造成这端能源上的浪费。有些厂商陆续开发出各种设备来回收冷能,但这也势必要增加热泵设备上的成本。另外若是使用蒸发器是通过冷媒系统来回收冷能,更会有使用时间久了管路锈蚀导致泄漏冷媒的疑虑。
现有技术中,已有在热泵系统的蒸发器端加装一冰水槽,让蒸发器浸泡在水里用直接热交换的方式将冷能传递给水,再通过一水泵及一风扇形成一组回收装置(如中国台湾专利M394436),此种做法可以有效的回收蒸发器端的冷能,也可以直接将冷能变成冷气输送至想要的场所,但是需要加装一冰水槽,增加热泵热水器的设备费用,且冰水侧亦有冷媒泄漏影响水质的隐忧。
现有技术中,已有蒸发器端并联两组蒸发器,可有效的回收蒸发器端的冷能,其中一蒸发器可提供室内做冷气使用,另一蒸发器则可提供冰水,在应用上可依使用者需求提供热水、冰水、冷气(如中国台湾专利I342383),但此种作法因使用两组蒸发器成本相对提高,且冰水侧亦有冷媒泄漏影响水质的隐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及冷冻循环装置,可针对热交换器冷能有效回收,且使设备成本降低,且不会有冷媒系统所发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多个鳍片、至少一第一流体管排以及至少一第二流体管排。每一鳍片为一体成型结构,每一鳍片各具有至少一第一部位及至少一第二部位,该第一部位及该第二部位相连接,多个所述鳍片间隔的设置;该第一流体管排穿设于多个所述鳍片的第一部位上,该第一流体管排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开口,用以分别输入及输出第一流体;该第二流体管排穿设于多个所述鳍片的第二部位上,该第二流体管排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二开口,用以分别输入及输出第二流体,该第一流体管排及该第二流体管排之间通过多个所述鳍片进行热交换。
优选地,该第一流体管排为冷媒管排,该第一流体为冷媒,该第二流体管排为水侧管排,该第二流体为水。
优选地,该第一流体管排为水侧管排,该第一流体为水,该第二流体管排为冷媒管排,该第二流体为冷媒。
优选地,该第一流体管排设置有多个,该第二流体管排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流体管排及多个所述个第二流体管排形成交错的设置。
优选地,该第一流体及该第二流体选自气体及液体至少其中之一。
优选地,该第一流体管排及该第二流体管排皆呈多段弯折状。
优选地,多个所述鳍片分别设有多条断续状的分割线,多个所述分割线位于相邻接的第一流体管排及第二流体管排之间,用以区隔该第一流体管排及该第二流体管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包括一蒸发器、一膨胀阀、一冷凝器及一压缩机,该蒸发器、该膨胀阀、该冷凝器及该压缩机之间以冷媒管路连接,且该冷媒管路内设有冷媒,该蒸发器为所述的热交换器。
优选地,该第一流体管排以两端的第一开口连接于该冷媒管路,该第二流体管排以两端的第二开口连接于一水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761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