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异形引脚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78042.4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1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彭国允;彭少给;文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暗能量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8 | 分类号: | H01L2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清彦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脚 元器件 夹角为 上端面 异形 中心线对称 自动化生产 大型器件 人工成本 长度比 圆台状 圆锥状 脚本 贴装 平行 升级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形引脚,引脚由元器件两侧表面向外延伸,且沿元器件上端面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其中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与元器件上端面平行,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之间通过第二引脚连接,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的夹角为100‑150°,第三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的夹角为100‑150°;第三引脚的端部为圆锥状或圆台状;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的长度比为(0.8~1.2):(1.5~2.8):(1~2),能够稳定贴装于PCB表面,实现大型器件自动化生产,升级了产品,减少了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的表面贴装技术SMT(Surface MountTechnology),尤其是涉及一种异形引脚,主要用于表面贴装电子元器件的集成化封装。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资讯产品、家用电器产品以及绿色照明等领域的发展,为其配套的电子产品大量使用到了整流桥、二极管、稳压管等重要元器件,并对这类器件产品的“轻、薄、小、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的超小型塑封结构,不仅代表了行业技术水平,对后级产品的小型化、更高的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要求至关重要;目前半导体元器件中使用量最大的整流二极管产品,也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安装了四颗二极管的整流桥封装器件以使用安装方便、功率密度高、占用PCB板面积小、可靠性高等特点,在一些高端产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现有电子元器件产品的引脚通常为长直形,形状单一,在特殊封装条件下无法牢固可靠地贴装于PCB表面,因此亟需对引脚进行重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构造了一种异形引脚,通过改变引脚的形状,可以允许大型器件或卧式或立式稳定贴装于PCB板表面,插件器件引脚二次加工,做成多种异型脚,稳定贴装于PCB表面,总体实现大型器件自动化生产,升级了产品,减少了人工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异形引脚,所述引脚由元器件两侧表面向外延伸,且沿元器件上端面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其中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与元器件上端面平行,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之间通过第二引脚连接,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的夹角为100-150°,第三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的夹角为100-150°;第三引脚的端部为圆锥状或圆台状;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的长度比为(0.8~1.2):(1.5~2.8): (1~2)。
进一步地,第三引脚的端部为圆台状,圆台斜边与圆台中心线的夹角为35-65°。
进一步地,所述引脚沿元器件上端面中心线对称分布有4组。
本实用新型的异形引脚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改变插件引脚形状,使其牢固可靠贴装于PCB表面,这种贴片工艺的全新设计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原材料成本,可以明显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可大大提高产品焊接牢固性和可靠性,可以实现产业的全自动化生产,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异形引脚的元器件上端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异形引脚的元器件侧表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异形引脚的元器件端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异形引脚,引脚2由元器件1两侧表面向外延伸,且沿元器件1上端面中心线对称分布。
参见图2,异形引脚2包括第一引脚3、第二引脚4和第三引脚5,其中第一引脚3和第三引脚5与元器件上端面平行,第一引脚3和第三引脚5之间通过第二引脚4连接,第一引脚3与第二引脚4之间的夹角为100-150°,第三引脚5与第二引脚4之间的夹角为100-150°,通过调整夹角的范围,可以实现在不同封装条件下与PCB稳定贴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暗能量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暗能量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780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热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卡芯片焊盘排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