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耳蜗微弯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2072.2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56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谭治平;周道民;祁姝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05 | 分类号: | A61N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回路电极 微弯电极 电极触点 人工耳蜗 深度标记 本实用新型 刺激电极 电极引线 依次设置 分线器 螺旋部 助推环 后段 植入 中段 等间隔排列 柔性电极 数量一致 方便性 槽孔 带孔 内弯 前部 外弯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包括依次设置电极前段、电极中段和电极后段,所述电极前段包括设置在电极前段最前部的柔性电极头、微弯电极内弯侧等间隔排列的若干个电极触点、在微弯电极外弯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深度标记、第二深度标记和第三深度标记;所述电极中段包括第一助推环第二助推环、电极引线纤细螺旋部、电极引线螺旋部;所述电极后段包括回路电极、与回路电极连接的回路电极引线、与电极触点连接的刺激电极引线和分线器,分线器上设置与电极触点加回路电极数量一致的槽孔,供回路电极引线和刺激电极引线穿过。本实用新型微弯电极整体和带孔的电极触点,明显提高了人工耳蜗植入时的方便性和植入后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耳蜗微弯电极。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所用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只有二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直电极阵联,另一种是预弯电极阵联,还有一种是微弯电极阵联。直电极植入后由于弹力作用,不能抱紧耳蜗内轴边,造成电流扩散,功耗大,影响刺激效果,而且容易挤压耳蜗内组织,对耳蜗造成损伤,而预弯阵联电极由于弯度太大,植入非常不方便,采用支撑丝导入,支撑丝抽出后,会在电极上留下一个孔,且植入时控制不好也会损伤耳蜗。
目前世界上所用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采用的触点有三种,一种是球形,另一种是环形,还有一种是片形。球形触点电极阵联暴露面积小,功耗大,刺激不充分。环形触点电极阵联是整圈刺激,暴露面积虽然大,但是它会引起听觉神经以外的神经产生兴奋,影响刺激目的。片形触点电极阵联暴露面积介与球形触点电极阵与环形触点电极阵联之间,且不是整圈刺激,刺激效果好,功耗小。现有技术采用片形触点阵联,其触点为圆弧形片,粘附在硅胶表面,没有倒扣,容易脱落,且底部是圆弧形,植入时方向性不好,容易产生扭转,达不到对近蜗轴方向激效的目的,影响刺激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侧向孔的回勾形或U形电极触点,与硅胶体结合更牢固,裸露面积更优化,功耗小,电刺激充分的人工耳蜗微弯电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包括依次设置电极前段、电极中段和电极后段,所述电极前段包括设置在电极前段最前部的柔性电极头、微弯电极内弯侧等间隔排列的若干个电极触点、在微弯电极外弯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深度标记、第二深度标记和第三深度标记;所述电极中段包括第一助推环第二助推环、电极引线纤细螺旋部、电极引线螺旋部;所述电极后段包括回路电极、与回路电极连接的回路电极引线、与电极触点连接的刺激电极引线和分线器,分线器上设置与电极触点加回路电极数量一致的槽孔,供回路电极引线和刺激电极引线穿过;整个微弯电极都由硅胶体注塑定型。
优选地,所述电极中段还包括方向标识和方向标识上设置的圆角。
优选地,所述回路电极两端设置第一硅胶环和第二硅胶环。
优选地,所述电极触点为回勾形电极,其回勾处设置第一侧向孔和第二侧向孔,底部内侧通过第一焊点与刺激电极引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极触点为U形电极,其U形两侧设置第三侧向孔和第四侧向孔,底部内侧通过第二焊点与刺激电极引线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人工耳蜗微弯电极,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一、微弯形电极整体形状结合两个助推环和方向标识,在植入过程中更加方便,对耳蜗损伤小,也不会对电极整体造成不必要的扭曲;
二、带侧向孔的电极触点与硅胶体的结合更加牢固,不易脱落,电极触点暴露面积合适,人工耳蜗植入可靠性和安全性大提高,确保植入电极在人体内长期正常工作,对人工耳蜗制造技术具有推动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人工耳蜗微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人工耳蜗微弯电极的电极触点(回勾形电极)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2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线圈的人工耳蜗植入体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智能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