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电厂协同处置粉煤灰制备玻璃纤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2139.2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18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宋明光;王群英;陈仕国;曲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00 | 分类号: | C03B1/00;C03B3/00;C03B5/00;C03B3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煤灰 玻璃纤维 制备 火电企业 本实用新型 火电厂 粉煤灰料仓 玻璃熔制 系统连接 窑头料仓 火电厂烟气处理 协同 粉煤灰利用率 烟气处理系统 粉煤灰资源 石灰石料仓 污染物处理 除尘系统 电能成本 拉丝系统 燃烧系统 纤维成型 余热回收 原有的 熔融 生产成本 尾气 燃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电厂协同处置粉煤灰制备玻璃纤维系统。现已报道的通过粉煤灰制备玻璃纤维具有工艺繁琐、生产成本高以及粉煤灰利用率低等缺陷。本实用新型中:火电厂除尘系统与粉煤灰料仓连接,粉煤灰料仓和石灰石料仓均与窑头料仓连接,窑头料仓与玻璃熔制系统连接,玻璃熔制系统分别与纤维成型系统和火电厂烟气处理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基于火电企业丰富的粉煤灰资源,利用了火电企业燃料、电能成本低的优势,就近布置熔融及拉丝系统,将粉煤灰制备成附加值高的玻璃纤维,并将燃烧系统的尾气直接依托于火电企业原有的烟气处理系统进行余热回收以及污染物处理,极大降低了粉煤灰玻璃纤维的制备成本,有效拓宽了火电企业粉煤灰的利用途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电厂协同处置粉煤灰制备玻璃纤维系统,属于粉煤灰纤维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报道通过粉煤灰制备玻璃纤维,其步骤为:1、原料粉煤灰合成造粒:粉煤灰通过成型机合成为颗粒状;2、原料混合:将钙石、白岩石或玄武岩,步骤1中颗粒状的粉煤灰,以及焦炭混合;3、高温加热熔化:将上述原料送入到高温熔炉内加热熔化;4、抽丝造纤:将上述熔化后的液体送入到高速离心抽丝机内抽丝,所抽出的丝为棉絮状的纤维棉。其工艺较为繁琐,应用设备较多,且由于添加了一定比例的钙石、白岩石和焦炭等助熔、助燃成分,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降低了粉煤灰的利用率。另外该工艺过程能耗高,且制备过程会产生一定的污染排放物,需要额外的处理工艺,因此诸多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火电厂协同处置粉煤灰制备玻璃纤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电厂协同处置粉煤灰制备玻璃纤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火电厂除尘系统、粉煤灰料仓、石灰石料仓、窑头料仓、玻璃熔制系统、纤维成型系统和火电厂烟气处理系统;所述火电厂除尘系统与粉煤灰料仓连接,所述粉煤灰料仓和石灰石料仓均与窑头料仓连接,所述窑头料仓与玻璃熔制系统连接,所述玻璃熔制系统分别与纤维成型系统和火电厂烟气处理系统连接。
结构设计合理,火电厂协同处置粉煤灰制备玻璃纤维系统依托于火电企业布置,一方面,粉煤灰来源丰富,距离短,燃料及电能成本低,另一方面,玻璃熔制系统所排放的烟气进入到火电企业现有烟道进行余热回收以及污染物治理。
进一步而言,所述火电厂除尘系统与粉煤灰料仓之间布置有气力输送上料系统。可将火电厂除尘后收集到的粉煤灰经气力输送至大料仓。
进一步而言,所述粉煤灰料仓和石灰石料仓中均布置有电子称量系统,所述粉煤灰料仓、石灰石料仓与窑头料仓之间布置有气力混合输送系统。将粉煤灰和石灰石经称量、混合制成混合料,气力输送到窑头料仓;混合料中粉煤灰含量为90~95%,石灰石含量为5%~10%。
进一步而言,所述窑头料仓和玻璃熔制系统之间设置有螺旋投料机。混合料经螺旋投料机投入窑炉。
进一步而言,所述玻璃熔制系统包括窑炉设备、电加热系统、燃烧系统、风机以及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火电厂烟气处理系统包括漏板、纤维成型室、玻璃纤维拉丝机、烘干炉、原丝筒自动搬运装置、络纱机以及包装系统。
采用上述火电厂协同处置粉煤灰制备玻璃纤维系统进行玻璃纤维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混合料制备:
火电厂除尘后收集到的粉煤灰经气力输送至粉煤灰料仓,将石灰石破碎、筛分输送至石灰石料仓,将粉煤灰以及石灰石经称量、混合制成混合料,并气力输送到窑头料仓。混合料中为:90%~95%粉煤灰,5%~10%石灰石。
(2)玻璃熔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21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泥间接热脱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监测玻璃池窑底部熔液温度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