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术后移动的智能病床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4508.1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4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劲力;周铮;卢佩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7/015 | 分类号: | A61G7/015;A61G7/057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床架 床板 行走底座 转移平台 本实用新型 病床 平移轨道 背板 术后 臀板 移动 推杆 医疗器械技术 承载平台 电动推杆 翻身机构 功能区块 横向平移 护理需求 框体结构 升降功能 升降装置 智能 大腿板 小腿板 框沿 陪护 碰伤 自动化 翻身 驱动 分割 | ||
1.一种便于术后移动的智能病床,包括床板(3)、床架(2)和行走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底座(1)上设有转移平台(21),行走底座(1)与转移平台(21)之间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转移平台(21)上设有与床架(2)连接的平移轨道(22)和第一推杆(23),床架(2)为矩形的框体结构,床板(3)搭载于床架(2)的框沿上;所述床板(3)包括背板(31)和臀板(32),床架(2)的下方设有推动背板(31)和臀板(32)的翻身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术后移动的智能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31)和臀板(32)均为沿纵向中轴分割的左右两部组成,左部背板(31)与右部背板(31)、左部臀板(32)与右部臀板(32)之间分别通过纵轴铰链(33)相互连接,左部背板(31)与左部臀板(32)、右部背板(31)与右部臀板(32)之间分别通过横轴铰链(34)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术后移动的智能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机构包括支架(4)、轴承座(41)、驱动杆(42)和两个摆臂(43),支架(4)固定在床架(2)的前端,轴承座(41)固定在支架(4)内,驱动杆(42)前端穿设于轴承座(41)上且驱动杆(42)与床架(2)的纵向中轴同心设置;所述两个摆臂(43)分别设置于驱动杆(42)的中部和末端,摆臂(43)的两端分别与左部背板(31)和右部背板(31)对应设置,摆臂(43)的端部上设有滚轮(44);所述支架(4)上设有第二推杆(45),第二推杆(45)通过曲柄连接驱动杆(42)从而驱动其水平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术后移动的智能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机构还包括抬背顶杆(47)和第三推杆(46),第三推杆(46)固定在支架(4)上,抬背顶杆(47)的两端分别与纵轴铰链(33)和第三推杆(46)的活动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术后移动的智能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3)包括大腿板(35)和小腿板(37),大腿板(35)设于臀板(32)后侧且大腿板(35)与臀板(32)之间设有横档块(36),横档块(36)的两端分别与床架(2)固定连接,大腿板(35)的前后端边通过铰链分别与横档块(36)和小腿板(37)连接;所述大腿板(35)下方设有第四推杆(351),第四推杆(351)的固定端连接在床架(2)上,第四推杆(351)的活动端与大腿板(35)之间连接有屈腿顶杆(3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术后移动的智能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板(37)下方设有屈腿连杆(371),屈腿连杆(371)的两端分别与小腿板(37)和床架(2)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术后移动的智能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个回转基座(11),两个回转基座(11)前后间隔地固定在行走底座(1)上,两个回转基座(11)上均设有回转曲柄(12),回转曲柄(12)的一端与转移平台(21)之间连接有升降连杆(14),行走底座(1)上设有对应的第五推杆(13),第五推杆(13)的活动端与回转曲柄(12)的另一端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45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度可调节的护栏床
- 下一篇:床边多角度康复功能训练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