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大电流端子及其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93163.6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3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邓水万;陈世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晨风绿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王玮 |
地址: |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弹片 中轴线距离 高压大电流 接触结构 卡接部 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 均匀设置 中轴线 接部 连接结构 插拔 分层 尾端 松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大电流端子及其连接器,端子包括由多个接触结构构成的接触结构组,接触结构包括沿端子中轴线均匀设置的第一接触弹片和第二接触弹片;第一接触弹片与所述第二接触弹片尾端相连,另一端则均设有卡接部,且第二接触弹片的卡接部离端子中轴线距离比第一接触弹片的卡接部离端子中轴线距离短。本实用新型高压大电流端子通过沿端子中轴线均匀设置的第一接触弹片和第二接触弹片,以及第二接触弹片卡接部离端子中轴线距离比第一接触弹片卡接部离端子中轴线距离短的结构来实现端子分层次与其它结构相连,解决了与其它连接结构连接时接触面积小、容易松动和插拔力度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流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大电流端子及其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流连接器作为连接电路的设备,其作用是给设备充电或保证电流顺畅连续和可靠地流通。电流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等常见的结构,通常通过插头上的插头公端子与插座上的插座母端子的连接实现对电路的连接。现有技术中的高压大电流连接器都是采用链接的方式以防止相互对接的连接器在工作时相互分开,也有采用冠簧或是扭簧的连接方式,在实际运用中,这些连接方式的连接结构在连接时,接触面积较少、容易松动、且插拔力度大等问题,造成高压大电流连接器使用方面的困扰。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现有高压大电流连接结构以及连接器作进一步的改善,使其更加符合现实使用过程中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大电流端子及其连接器,高压大电流端子通过沿端子中轴线均匀设置的第一接触弹片和第二接触弹片,以及第二接触弹片卡接部离端子中轴线距离比第一接触弹片卡接部离端子中轴线距离短的结构来实现端子分层次与其它结构相连。这样设计的这样设计的高压大电流连接端子增大与其它连接结构相连时的接触面积,保证电流的传导;另一方面减少其它连接结构在插拔时所需的力度。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高压大电流端子,所述端子包括由多个接触结构构成的接触结构组,所述接触结构包括沿端子中轴线均匀设置的第一接触弹片和第二接触弹片;
所述第一接触弹片与所述第二接触弹片尾端相连,另一端则均设有卡接部,且所述第二接触弹片的卡接部离端子中轴线距离比所述第一接触弹片的卡接部离端子中轴线距离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弹片卡接部为向端子中轴线方向弯曲的勾形结构;所述第二接触弹片卡接部为背离端子中轴线方向弯曲的勾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结构组中接触结构的数量为8-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弹片本体与第二接触弹片本体之间呈10-30度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弹片本体横向呈弯曲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弹片上设有向外弯曲的弹性变形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弹片与所述第二接触弹片尾端设有弯曲固定部,所述弯曲固定部为圆滑弹性折弯结构。
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一端使用上述的端子。
进一步地,还设有与上述端子相适配的公端子。
进一步地,还设有套接于上述端子上的套接管,所述套接管与所述公端子连接端设有向所述端子中心轴线方向弯曲且呈勾状的固定结构,且所述套接管的管体外侧设有向外凸起的锁紧弹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晨风绿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乡晨风绿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93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电连接组件
- 下一篇:一种插座结构及三相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