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照灯用PES模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94357.8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5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舟;陈兆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30 | 分类号: | F21S41/30;F21W10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张勤绘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光 反射面 照度 散热器 汽车前照灯 模组结构 主反射面 反射件 镀铝 透镜形成 反射 光源 透镜 本实用新型 光型一致 结构改进 透镜支架 镀铝面 光照度 前照灯 衔接面 杂散光 装配 照射 | ||
一种汽车前照灯用PES模组结构,包括有散热器、装配于散热器上的LED线路板,镀铝反射件、透镜支架及透镜,镀铝反射件在镀铝面形成主反射面、第一近光三区反射面及连接两者的衔接面,在散热器上设有用于形成近光三区第二近光三区反射面;光源发出的光经由主反射面反射,通过透镜形成近光主照度光;光源发出的光依次经由第一近光三区反射面、第二近光三区反射面反射,通过透镜形成近光三区照度光;近光主照度光与近光三区照度光构成前照灯的近光照度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前照灯用PES模组结构,通过对镀铝反射件上主反射面与近光三区反射面之间过渡面的结构改进,杜绝因照射到过渡面上的光形成的杂散光,使得实际照度光与设计光型一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灯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照灯用PES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近光PES模组在设计近光三区照明时,往往采用两次反射进透镜再成像的方式,采用该种设计的近光三区反射面与主反射面,为满足法规光型要求,在设计时会在两个面之间形成空隙,在转化为产品时,近光三区反射面与主反射面间的空隙会通过设置一个过渡面而衔接,而在后续对产品进行镀铝处理的工艺过程中,该过渡面会构成镀铝面的组成部分,从而在后续的光照过程中参与作业;由于在该部分实际形成的光照不在原先设计的光型范畴,导致该部分的光照得不到任何预先控制,在实际照明时会形成杂散光,直接经过透镜照射到路面形成光斑或被饰圈反射使得近光三区法规点超亮,带来行车风险。
申请号为201220539837.X的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前大灯”,对称设置在车辆前部左右两侧,包括壳体、灯罩,壳体内设有饰框,转向灯以及反射镜,远光灯、近光灯以及位置信号灯位于反射镜上,所述的饰框一侧设有装饰条,反射镜上设置有聚光作用的近光透镜,反射镜上还设有由控制器控制用于在行车时直接调节远、近光灯光型的调光电机。
申请号为2015107961126.9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一种集成阵列式汽车大灯LED 芯片”,包括IC印刷电路基板和单晶片,IC印刷电路基板划分为左转区、上远光区、下近光区和右转区,各区域分别具有一个独立的且可与多个单颗芯粒连接实现串联的区域串联电路,单晶片包括蓝宝石衬底、外延N型GaN层、量子阱层、外延P型GaN层、ITO 导电层、银反射镜层、P电极和N电极,且单晶片上刻蚀有若干道将单晶片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单颗芯粒的隔离槽,所述单晶片倒装在IC印刷电路基板表面。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照灯用PES模组结构,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汽车前照灯用PES模组结构,包括有散热器、装配于散热器上的LED线路板,镀铝反射件、透镜支架及透镜,通过对所述散热器、镀铝反射件、透镜支架及透镜的装配形成PES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镀铝反射件在镀铝面形成有主反射面(1)、第一近光三区反射面(2)及连接主反射面(1)与第一近光三区反射面(2)的衔接面,
在所述的散热器上设有用于形成近光三区第二次反射的第二近光三区反射面;
光源发出的光经由主反射面反射后,通过透镜形成近光主照度光;
光源发出的光依次经由第一近光三区反射面、第二近光三区反射面反射后,通过透镜形成近光三区照度光;
所述近光主照度光与近光三区照度光构成前照灯的近光照度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前照灯用PES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衔接面沿镀铝反射件的横向分三段式设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续面(3)、第二接续面及第三接续面(4);
所述第二接续面由面向主反射面设置的光照接收面(5)及面向近光三区反射面设置的光照过渡面(6)构成;
所述光照接收面(5)与接收的光线呈垂直设置,使得被阻挡的光沿原路返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943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