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03606.5 | 申请日: | 2018-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7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胡立黎;陈勇敢;尹卫泽;刘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梁寅春 |
地址: | 311217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钢板 箍状 抗剪 上钢板 钢筋混凝土 组合梁 竖直 钢板 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 加工方便 建筑结构 均匀间隔 侧缘 连线 焊接 垂直 应用 | ||
强度高,用材省,加工方便的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设有上钢板和下钢板,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焊接有箍状抗剪筋,该箍状抗剪筋的竖直部分与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垂直,且所述箍状抗剪筋的竖直部分外缘相对上、下钢板侧缘间连线内移一距离H,所述箍状抗剪筋沿上、下钢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布置有混凝土,以致所述箍状抗剪筋成埋置于混凝土中之状态。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梁,特别是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它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背景技术
目前组合结构体系中,梁主要有纯钢梁、型钢混凝土梁、钢梁上翼缘与混凝土组合的组合梁等形式。
纯钢梁主要为工字型、H型和箱型形式,不包含任何混凝土,存在用钢量大,钢梁刚度弱的缺点。型钢混凝土梁其混凝土外包在纯钢梁的四周,存在混凝土用量多,需要增加较多的钢筋用量,钢筋连接和混凝土浇筑困难的缺点。钢梁上翼缘与混凝土组合的组合梁,是在工字型或矩形钢梁的上翼缘布置栓钉,上翼缘与楼板混凝土浇筑一起,存在刚度较弱,钢板腹板易凹陷,建筑处理困难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技术中型钢混凝土梁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大,制作难度大的问题,以及钢梁上翼缘与混凝土组合的组合梁刚度较弱,腹板易凹陷的问题,为此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这种组合梁用材省,承压与抗剪强度高,制作施工方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其特殊之处是设有上钢板和下钢板,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焊接有箍状抗剪筋,该箍状抗剪筋的竖直部分与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垂直,且所述箍状抗剪筋的竖直部分外缘相对上、下钢板侧缘间连线内移一距离H,所述箍状抗剪筋沿上、下钢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布置有混凝土,以致所述箍状抗剪筋成埋置于混凝土中之状态。
所述箍状抗剪筋可以是箍筋,也可以是成对对称设置的弓形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一种A-A剖视图,具有箍筋;
图3是图1的又一种A-A剖视图,具有成对对称设置的弓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例一
一种双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梁,参见图1、2,设有上钢板1和下钢板4,上钢板1和下钢板4之间焊接有箍筋301,箍筋301的竖直部分与上钢板1和下钢板4垂直,箍筋301的竖直部分外缘相对上钢板1、下钢板4侧缘间连线内移一距离H,箍筋301沿上、下钢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上钢板1和下钢板4之间布置有混凝土2,以致箍筋301成埋置于混凝土2中之状态。
混凝土2可以在工地现场与上、下钢板浇筑在一起,也可以在工厂与上、下钢板浇筑在一起,形成整体,运输到工地。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在于:
1.上、下钢板承受梁的弯矩作用,箍筋和混凝土承受剪力,同时发挥钢材延性和混凝土耐久性的优势。
2.取消了传统钢梁中间的腹板,混凝土阻止了钢梁翼缘的局部稳定的产生,大幅度降低了钢材的用量。
3.比纯钢梁的刚度增加较多。
4.因为取消了传统钢梁中间的腹板,故减少了钢梁翼缘处的防腐油漆和防火涂料用量,取消了钢梁腹板处的防腐油漆和防火涂料用量。
5.减少梁底部的木模板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6.本组合梁在工厂制作时,可减少现场湿作业,施工速度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036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