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07120.9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3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蔡宜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奕冠塑胶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9/00 | 分类号: | G02B19/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光区 镜体 红外光 聚光层 透镜 本实用新型 智能家居 两层 并排设置 光学配件 收集效率 正前方 聚集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透镜,包括镜体,所述镜体设置有用于聚集所述镜体的正前方红外光的第一聚光区、用于聚集所述镜体的下前方的红外光的第二聚光区以及用于聚集所述镜体的正下方的红外光的第三聚光区;所述第一聚光区包括两层聚光层,两层聚光层分别设置在所述镜体的中线的两侧;聚光层包括n个豆粒状的第一镜纹,n个第一镜纹并排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镜体上设置有第一聚光区、第二聚光区和第三聚光区,用于聚集镜体前方至下方的红外光,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红外光收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透镜。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家居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普及。而智能家居是通过传感器侦测到对应的人体红外光,然后经内部系统处理后,做出对应的应答动作,例如启动摄像头,警报器报警,灯光的自动亮灭等,从而起到更加方便的效果,使得人的生活更加舒适。而智能家居中,传感器是重要配件之一,其所收集的人体红外光的准确度,往往会影响着智能家居内部系统的判断以及发出的动作指令。
但是,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具有以下不足:传感器所使用的透镜,对于红外光所收集的效率不高,在于特定要的角度方向也不精准,因此使得智能家居在正常工作时,会因摄像头拍摄画面无法跟人体红外光的侦测匹配,而造成使用者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透镜,能够加强红外光的采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透镜,包括镜体,所述镜体设置有用于聚集所述镜体的正前方红外光的第一聚光区、用于聚集所述镜体的下前方的红外光的第二聚光区以及用于聚集所述镜体的正下方的红外光的第三聚光区;
所述第一聚光区包括两层聚光层,两层聚光层分别设置在所述镜体的主轴的两侧;聚光层包括n个豆粒状的第一镜纹,n个第一镜纹并排设置。
进一步的,每层聚光层包括5-7个豆粒状的第一镜纹。
进一步的,第一镜纹的宽度为2-4mm,高度为2.5-4.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聚光区包括n+1个豆粒状的第二镜纹,n+1个第二镜纹并排设置。
更进一步的,第二镜纹的宽度为1-3mm,高度为2-4mm。
更进一步的,第二镜纹的数量为6-8个。
进一步的,第三聚光区包括n-3个豆粒状的第三镜纹,n-3个第三镜纹并排设置。
更进一步的,第三镜纹的宽度为2-4mm,高度为2-4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聚光区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减少外界干扰的过滤区。
进一步的,所述镜体的背部设置有用于连接传感器的固定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镜体上设置有第一聚光区、第二聚光区和第三聚光区,用于聚集镜体前方至下方的红外光,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红外光收集效率,让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能拍摄画面能够跟人体红外光的侦测匹配,进而增加了使用者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镜体,2—固定柱,3—第一聚光区,4—第二聚光区,5—第三聚光区,6—过滤区,31—聚光层,311—第一镜纹,41—第二镜纹,51—第三镜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奕冠塑胶五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奕冠塑胶五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071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