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笼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07562.3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0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翔;梁超;王圣涛;陆跃;吴凡;贾志高;丁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2 | 分类号: | B66C1/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3004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梁 吊孔 本实用新型 钢筋笼吊 纵横交织 钢筋笼 框架状 吊车 钢筋笼吊装 施工安全 弯曲变形 减小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笼吊具,其包括:吊梁和吊孔,吊梁包括多个第一吊梁和多个第二吊梁,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纵横交织组成框架状排列;吊孔包括设于第一吊梁上用于与钢筋笼连接的多个第一吊孔,以及设于第二吊梁上用于与吊车连接的多个第二吊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将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纵横交织组成框架状排列,并在第一吊梁上设置用于与钢筋笼连接的第一吊孔,在第二吊梁上设置用于与吊车连接的第二吊孔,从而减小钢筋笼吊装过程中在自重下产生的弯曲变形,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笼吊具。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地铁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软土地区车站基坑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向更大的深度发展,相应的地下连续墙钢筋笼长度也越来越大。施工中钢筋笼存在一个由平放到立起的过程,现有技术多采用主吊+副吊双机抬的方式,但吊具多为单根扁担梁,可提供吊点数量少,间距大,且每个吊点受力往往不同,因此吊起过程中钢筋笼容易在自重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对后续钢筋笼下放产生影响,严重者会影响成形后地下连续墙的强度,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笼吊具,旨在减小钢筋笼吊装过程中在自重下产生的弯曲变形,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笼吊具,其包括:
吊梁,所述吊梁包括多个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所述第一吊梁和所述第二吊梁纵横交织组成框架状排列;
吊孔,所述吊孔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吊梁上用于与钢筋笼连接的多个第一吊孔,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吊梁上用于与吊车连接的多个第二吊孔。
进一步地,所述吊梁为可伸缩的条体,相邻平行的所述吊梁之间的间距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吊梁包括第一梁体以及可相对所述第一梁体做轴向滑动的第二梁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梁体上设有轴向的凸形截面槽,所述第二梁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凸形截面槽相配合的轴向的T形截面凸起。
进一步地,相邻平行的所述吊梁之间间隔等距。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第一吊孔之间以及相邻所述第二吊孔之间均间隔等距。
进一步地,所述吊孔为开设于所述吊梁内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吊孔为伸出并固定于所述吊梁表面的吊耳。
进一步地,所述吊梁之间为刚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吊梁之间为可拆卸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将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纵横交织组成框架状排列,并在第一吊梁上设置用于与钢筋笼连接的第一吊孔,在第二吊梁上设置用于与吊车连接的第二吊孔,从而减小钢筋笼吊装过程中在自重下产生的弯曲变形,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筋笼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筋笼吊具的吊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筋笼吊具的吊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075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