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环透镜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07737.0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4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丁增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增科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V17/16;F21V23/00;F21V19/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外壳 铝基板 双环 透镜模组 背光 透镜 双环结构 内环 表面圆周 驱动电源 布设 灯珠 嵌合 光照 本实用新型 电源线连接 铝基板表面 发光照明 强度分布 同一中心 一体结构 电连接 连接件 盖合 光效 外凸 发光 | ||
一种双环透镜模组,包括透镜外壳、铝基板、驱动电源,所述透镜外壳为内外嵌合的双环结构,且透镜外壳的内环与外环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一体结构,透镜外壳沿双环的表面圆周布设有外凸的背光透镜,所述铝基板为与透镜外壳对应的双环结构,且铝基板的内环与外环通过电源线连接,铝基板沿双环的表面圆周布设有与背光透镜对应的灯珠,所述透镜外壳盖合在铝基板表面使背光透镜和相应的灯珠处于同一中心,所述驱动电源与铝基板的内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将透镜模组的透镜外壳和铝基板均设置成内外嵌合的双环结构,通过内外双环两个层次的发光照明,使得透镜模组的光照亮度高,光照强度分布均匀,发光角度可达165°,光效极佳,档次显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源模组领域,尤指一种双环透镜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的白炽灯泡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以LED为代表的固态光源逐渐建立起在照明领域的核心领导地位。LED(Light Emitting Diode)以其效率高,光色纯、能耗低、寿命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21世纪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光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LED光通量及光效的不断提高,LED在照明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为LED芯片的表面出光为Lambertian分布,无法直接应用于照明系统,所以需要通过透镜模组对LED进行二次配光。
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LED照明产品,但大多具有照明范围不广、光效利用率不高、光照强度分布不均匀等缺点。因此,改进透镜模组以提高照明性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照范围广、光照亮度高、光效均匀的双环透镜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环透镜模组,包括透镜外壳、铝基板、驱动电源,所述透镜外壳为内外嵌合的双环结构,且透镜外壳的内环与外环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一体结构,透镜外壳沿双环的表面圆周布设有外凸的背光透镜,所述铝基板为与透镜外壳对应的双环结构,且铝基板的内环与外环通过电源线连接,铝基板沿双环的表面圆周布设有与背光透镜对应的灯珠,所述透镜外壳盖合在铝基板表面使背光透镜和相应的灯珠处于同一中心,所述驱动电源与铝基板的内环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透镜外壳沿双环的背面圆周布设有卡件,所述铝基板的表面布设有与卡件对应的卡槽,所述卡件包括并排对称设置的两卡块,两卡块的一端均与透镜外壳固定连接且两卡块之间设有间隙,卡块的另一端外侧设有凸头,透镜外壳对应卡块的一端外侧开设有用于形变的通孔,通过卡件与卡槽的卡合,透镜外壳与铝基板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透镜外壳还包括电源座,所述电源座包括电源槽和电源盖,所述电源槽设置在透镜外壳内环的内侧,所述连接件延伸至内环的内侧并与电源槽连接,所述电源槽内设有用于卡固驱动电源的卡座,所述电源盖盖合在电源槽的表面。
具体地,所述铝基板的外环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一焊盘,所述铝基板的内环设有向外延伸且与第一焊盘对应的第二焊盘,所述电源线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上,所述铝基板的内环还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三焊盘,所述第三焊盘上焊接有用于与驱动电源连接的输出线。
具体地,所述铝基板的内环和外环均为多段式分体结构,且相邻两段铝基板的连接处为卡槽,相邻两段铝基板通过导电体连接,所述导电体包括塑料件和两铜质弹片,所述两铜质弹片平行设置并通过塑料件连接,透镜外壳盖合在铝基板上时,两卡块穿过两铜质弹片夹紧塑料件,并将铜质弹片的两端分别压紧在相邻两段铝基板的表面。
具体地,所述连接件沿透镜外壳的周向均匀设置,且连接件上均开设有安装通孔。
具体地,所述电源槽的边沿设有卡扣,所述电源盖的边沿设有与卡扣对应的卡扣凹位,通过卡扣扣接在卡扣凹位内,电源盖与电源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增科,未经丁增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07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防眩光透镜
- 下一篇:多透镜一体球面光学透镜